患者是一位50多岁中年女性,自述患有漏尿2年多。在咳嗽和提重物的时候就会加重,困扰她的生活与工作。几经治疗也未见好转,机缘巧合下找到了我,我为其诊脉,发现右脉整体少力,关脉尤其明显,左脉却有滑数之象。右观其舌象,舌质红而少苔,舌尖红甚,舌边有齿痕。询问其症状得知她平素觉得身体乏力,腰困腿软。吃饭还行,但睡眠很受影响,口干口苦,尤其是小便时有灼烧感,老是频繁的想上厕所但是每次只能尿一点点。
基于以上这些信息,我已经做出了判断,患者不仅有尿失禁的问题还有泌尿系感染的问题,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病了。这里我为大家简单说说,尿失禁在中医里叫遗尿,多半是由于肾气不固导致的,而泌尿系感染中医则叫淋证,这个患者的情况就叫热淋。这下好了,患者的病症可谓是虚实夹杂,既有肾气不固,兜不住尿;也有湿热蕴结,导致小便急频短痛。治疗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我决定分而治之,合而见功。益智仁30g 杜仲15g 续断15g 炒白术15g此方以补中益气汤作底,为患者补益中气、升提固脱。另加补益肝肾之药针对腰膝酸软,也能增强肾的阳气,增加其固摄的作用。益智仁是本方的核心,专门治疗遗尿的问题,用量之大可见一斑。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要用当归,当归是一味补血药,在肾气不足需要补气的时候干嘛要用一味补血药呢?这就不得不提中医对气血关系的认识了,中医讲“血为气之母”,补再多的气,也要有足够的血去承载它。所以一味补血药可以为诸多补气药提供一个可以依附的载体,使气有所依。最后黄芩的作用不仅可以佐制整张方子的温性,还能针对下焦湿热起到清热燥湿的作用。药性赋:“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用于治疗患者的热淋再合适不过。而热淋清颗粒其实是脱胎于中医的经典明方《八正散》这是一张专门治疗因下焦湿热导致热淋的方子。如此我的汤药与中成药配合,不久后患者找我复诊,说吃完第二副药的时候就完全感觉不见漏尿了,其他腰困腿软乏力的症状也大为缓解。我问她“感觉自己的乏力感减轻了多少。”她说:“好像不漏尿了就不操心这个事儿了,心里一下就轻松了,基本上感觉不见累了。”由此可见身心相互影响是多么的明显。这里我想说之所以效果这么好,治疗的这么快,都是得益于准确的辩证和整体的思路。如果医师都只管补肾和缩尿,那效果一定不会好到哪里去。看患者的脉象,右脉弱,关脉尤甚,可知其不仅是单纯的肾气不足,更严重的问题其实是“脾虚”和“中气下陷”唯有用大剂量的补气药才能兜住这下降的气。同时更要兼顾患者湿热蕴结与下焦的问题,如果只用补药而不清泄湿热的话,患者的症状可能会更重。所以治疗任何疾病都不能过分依赖书上的经验更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这个患者的治疗经验来看,希望大家可以认清中医不一定总是“慢郎中”。只要辨证准确,治疗得当也是可以起到立竿见影、覆杯而愈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