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患者私信问我:“大夫,有没有什么能止疼的方子,真的疼的特别厉害,站着疼,躺着疼,坐着更疼,难熬啊这样的日子,快要崩溃了”。其实像这样的情况,中医几千年前都有讲过怎么治了。
《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这句话点明了疼痛的本质——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从而引发疼痛。这正是股骨头坏死患者常常疼痛难忍的根本原因。气在人体中具有推动作用,如果气不足,推动无力,血液的流动速度就会变慢。这样一来,血液就可能在身体的某个部位聚集,形成瘀血。瘀血是气血瘀滞在一处,固定不移,就像河流中出现了堵塞,原本应该顺畅流动的气血被阻断。因此,要让疼痛消失,就必须打破这种固定不移的状态,恢复气血的通畅流动。在治疗时,这就需要我们采用活血化瘀的思路。
曾经有一位女性患者,股骨头坏死已经困扰了她三年。她的病情源于一次股骨颈骨折,导致左髋关节酸疼。起初,她并未重视,但九个月后,疼痛愈发剧烈,出现了髋关节活动障碍的问题,下蹲也变得异常困难。最终,她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左侧股骨头坏死二期。
当时,患者的整体状况相当糟糕。她无法独自站立行走,盘腿更是不可能,只要腿部一接触地面就会刺痛难忍。天气变冷时,疼痛加剧,晚上也常常被痛醒,整个人被折磨得疲惫不堪。
就诊时,我发现她肝脏和肾脏功能虚弱,舌质红绛,薄白苔,脉沉细,面色苍白,四肢畏冷,腰膝酸软。辨证为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股骨头坏死。
于是,了解患者的情况之后,给患者开方:红花、桃仁、红参、黄芪、白术、乳香、没药、延胡索、当归、鹿角胶、淫羊藿、熟地黄、山茱萸、蜈蚣、三棱、莪术、干姜、肉桂、炙甘草、制马钱子
服药一个月后,患者髋关节处的疼痛减轻,膝盖疼也减轻了,半年之后,患者疼痛几乎消失,自己可以步行走路,患者再继续巩固一段时间之后,已经能够每天步行5公里,三个月去拍片子检查,发现股骨头密度均匀,从前的坏死区消失,骨小梁再生。
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呢?
在中医上,股骨头坏死被归为“骨蚀”的范围,认为股骨头坏的发病原因是“本虚标实”的。其中,肝肾亏虚是疾病的根本原因,而瘀血痹阻则是其主要表现。
我们从这位患者的舌诊,脉诊,还有腰膝酸软这些症状就可以看出,患者属于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的情况,患者身体内的气血不畅,淤血导致脉络痹阻,患肢疼痛,活动受限等股骨头坏死的症状。因此治疗的时候应当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滋补肝肾。
「READING」
咱们再来看看这个方子的用药思路:
红参、黄芪、白术、当归用来解决气虚无力,脾胃虚弱的问题。
红花、桃仁、乳香、没药、延胡索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鹿角胶、淫羊藿、熟地黄、山茱萸用来解决肾阳不足的问题,具有补肝肾,填精髓、强筋骨的作用。
莪术、蜈蚣、三棱具有破血行气,止痛的作用。干姜、肉桂、制马钱子能够散寒、止痛。
炙甘草补脾和胃,调节脾胃虚弱的问题,还能调和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