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分享】栽培中药材品质改变的根本原因及高质量生产的对策分析
吕朝耕1康传志1何雅莉1詹志来1王升1万修福1郭兰萍2,3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道地药材品质保障与资源持续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3.农业农村部中药材生物学与栽培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助力《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落地实施,促进中药材产业从根本上实现高质量发展,该文针对中药材从野生到家种产生的一系列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不适当的大田种植模式导致药用植物生境改变,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以及经济成本上升带来的栽培年限不足等,是导致栽培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提出以下对策建议:①全面调整中药材种植模式,大力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从源头保证中药材生产质量安全;②加强中药材优良抗逆品种选育,配套完善栽培技术实现减肥减药,助力中药材生态种植的提质增效;③系统设计生态种植中药材生产经营和监管模式,开展“优质优价”示范,保障中药材生态种植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药监管科学;中药监管;获益-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中药产业;发展前瞻;
文献来源:吕朝耕,康传志,何雅莉,等.栽培中药材品质改变的根本原因及高质量生产的对策分析[J/OL].中国中药杂志,1-8[2025-07-03].

前言

01
中药材栽培现状及问题

02
栽培影响中药材质量安全的原因分析




03
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04
小结
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由野生变栽培是中药材生产的必然趋势,栽培中药材为中医药事业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做出巨大贡献。然而,随之产生的药材性状变异、外源污染物超标、化学成分组成含量改变,药性积累不足等质量安全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究其根源,错误的种植模式是导致栽培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并具体表现在忽视原生境特征,改变了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规律;盲目使用化肥农药等投入品,造成中药材外源污染物残留和品质变化;农田栽培成本上升导致栽培年限不足,影响中药材药性积累等方面。因此,解决中药材种植环节各类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中药材种植思路和模式。而以“拟境栽培”为核心的中药材生态种植,一方面可以通过环境因子模拟,平衡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促进中药材品质形成;且所用土地租金也远低于农田,有助于确保充足栽培年限,保证药性积累。同时,通过优良抗逆品种选育,配套完善栽培技术可实现栽培过程中减肥减药;通过生产经营和监管模式优化,开展“优质优价”示范,可保障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大力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是彻底解决栽培中药材品质下降的根本策略,同时以品种选育为助力,以“优质优价”为保障,“一体两翼”,综合施策,可推动实现中药材高质量生产,进而带动整个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排版:王港
审核:曹海禄
声明:本文摘自中国中药杂志,1-8[2025-07-03].感谢原作者的辛苦付出。若有异议,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