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星星
2025年9月1日-9月30日,笔者对各大平台监控的870个品种中,本月上涨品种数32个,较上期减少3个;下跌品种数182个,较上期增加6个,其余品种价格与上月相比波动不大。
一、全国市场重点品种
九月涨价TOP20
表:全国市场重点品种九月涨价
TOP20表(公斤价,下同)
车前草,今年产新价涨,但目前行情暂时转稳,货源走动一般,现市场多要价在8-9元,其短期内看稳。
冬瓜子,近期商家关注力度增加,货源批量走销顺畅,行情继续上涨,现市场冬瓜子双边货售价在35元,继续关注后期货源走销情况。
大风子,虽然需求量不大,但由于来货减少,持货商要价有所上调,目前市场多要价在25-28元之间不等。
苦地丁,今年新货产出有量,现市场可供货源充足,近期有商家寻货,货源走销略好,现市场苦地丁机压包货报价在5元上下。
苦地丁
防风,可供货源充足,近期货源走销顺畅,行情暂时在平稳中运行,现市场安国地产防风统货报价在9元上下,好统货报价在10-11元之间。
防风
二、全国市场重点品种
九月跌价TOP20
表:全国市场重点品种
九月跌价TOP20表
白术,集镇近两日温货上货量增加,但价格暂时稳定,近两日两年生的鲜货燎掉毛的因质量不等、干度不一,要价在11-16元;九成半干九成干左右的两年生统货报价在30-40元之间不等,但亳州市场要价较乱。
白术
蒲葵子,市场货源供应量不大,但是由于需求量小,货源走动比较零星,行情持续在偏低位运行,现统货价格在7-7.5元之间。
土贝母,今年产新后价格就出现下滑,目前依然少商关注,行情延续低迷,现市场统货多要价在15元左右,选货报价在20元左右。
半边莲,今年新货产出后行情下滑,近期货源走销不快,商家关注力度也不高,现市场半边莲家种个子报价在5.5-6元之间,继续关注后期行情变化。
青葙子,随着商家关注力度下降,货源走销显缓,且价格较前阶段有所下滑,目前市场正品色选货多要价在50-55元之间不等。
三、九月市场点评
与八月相比,本月涨价品种数量变化不大,市场热度在八月跌入谷底后,九月随着多地药博会马不停蹄召开,中药材市场热度有所复苏,但并未达到预期。中药材消费进入传统旺季,产地走动好于市场,市场与产地价格出现倒挂,下跌品种数依然较大,市场底部正在形成。
九月中药材药博会密集召开,原本是促进药企和供应商对接,提高中药材市场交易量,促进行业有序和谐发展。但由于大多数中药材品种刚经历了高价,种植面积庞大,行情处于下行通道,多数一年生品种均在十月集中产新,需求方并没有强烈采购意愿,导致市场处于僵持期,传统市场旺季并未如期而至。
九月部分中药材行情变动概览:
1. 涨价品种以超跌反弹为主,缺乏持续动力
本月涨价品种多表现为技术性反弹,缺乏基本面的强力支撑。鳖甲行情回升主要因价格触底后持货商惜售,而非需求改善;九节菖蒲受前期干旱导致的减产影响,供应偏紧推动价格稳步上行;冬瓜子则在价格低位吸引商家关注,批量采购带动行情小幅反弹。整体来看,这类涨价行情持续性存疑,多为市场情绪的短期波动。
2. 香料板块表现相对强势,内外因素共同推动
香料类品种整体走势明显强于普通中药材,呈现分化态势。益智因市场流通量下降,批量走动顺畅,行情稳中有升;香砂受产地鲜货收购价上涨影响,持货商心态转变,报价小幅提高;孜然则受印度期货市场行情上扬带动,国内价格呈现向好态势;胡椒行情受汇率波动影响持续震荡,市场仍在消化前期暴涨带来的库存压力,突破前高仍需时日积蓄能量。香料板块的相对强势,既得益于其药食两用属性的需求韧性,也受到国际市场及汇率等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
3. 产新压力集中释放,多品种行情承压下行
9月产新品种数量大幅增加,市场供应压力显著增强。明星品种白术受亳州及周边阴雨暴雨天气影响,虽关注度不减,但水淹货上市及新货即将大量产新导致行情持续震荡;东北五味子受新陈货叠加影响,行情表现疲软;蔓荆子受新货上市冲击价格逐步跌落,且因质量与含量差异导致价差悬殊。
其他产新品种也普遍面临压力:补骨脂缺乏实际需求拉动,走货持续缓慢;苍术产新后行情在低位运行;桔梗因内蒙产区产量较大,前景不容乐观;甘遂产新后行情下滑;骨碎补市场关注度降低,行情低迷;威灵仙受家种货产新影响,野生品种行情回落;人参产新期鲜货价格低于去年同期;云南附子产新后行情表现低迷;黄柏需求不旺,价格继续下行;细辛产新期受大环境影响,行情走疲。
这一波产新潮的到来,使得市场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前期积累的库存压力与新增供应形成叠加效应,导致多数品种价格支撑乏力,市场整体处于震荡寻底阶段。
因此,我平台建议,在未来防疫类品种、低价品种、进口香料类品种以及易受干旱影响的品种仍需密切留意,同时也要关注价格异动品种带来的风险。
四、综上所述
9月的中药材市场,在产新压力与需求疲软的双重挤压下,继续向下寻底。这场调整虽是阵痛,却是行业从无序扩张到理性回归的必然过程。随着不符合标准的传统药材逐步被市场淘汰,优质优价的时代正在到来。
从业者需认识到,中药材行业已告别普涨时代,未来将更多呈现结构性分化格局。只有紧跟政策导向、把控药材质量、理性应对市场波动的市场主体,才能在这轮行业洗牌中生存下来,迎接下一个发展周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