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中药材市场的凉意比天气来得更快。新货一批批上市,采购商却普遍捂紧钱袋,即便询价的人多了些,也多是“按需拿货”,没什么大动静。
一、酸枣仁:从“千元神话”跌回300元,还能涨回去吗?
前几年的“明星品种”酸枣仁,今年行情像坐了过山车。年初还800多元/公斤,8月产新前跌到500多,现在新货大量上市,价格最低探到300元以下。后来虽有商家抄底让价格小幅反弹,但目前基本稳定在300-320元/公斤。
今年多数产区酸枣丰收,新货产量上去了;加上产新前仓库里还堆着不少旧货,新旧叠加,供大于求的压力直接压垮价格。
现在酸枣仁的加工成本大概在280-300元/公斤,这个价格基本是“地板价”,再跌的空间不大。但想回到以前的千元高位,可能性极低。未来大概率会在实际走货中震荡,不会有太大波动,想靠它“赚快钱”不现实。
二、柏子仁:减产消息传得广,能入手吗?
今年产新前因部分产区干旱,“减产”的说法让不少商家关注,价格也保持坚挺。现在鲜货采摘结束,新货正在加工上市,寻货的人不少,货源走得顺畅,加工户基本“随加工随卖”。目前好货(包检)价格稳定在105-110元/公斤,没什么大波动。
虽然减产是事实,旧货库存也不多,但新货还在持续加工上市,短期内很难出现“缺货”的情况,所以多数商家认为价格会先稳一阵。
值得留意的是,柏子仁有成本支撑,且确实减产了——如果后续有更多资金进场扫货,价格可能会小幅冲高。但目前没看到明确的“资金进场”信号,建议继续观望,重点盯紧后续的购买力变化。
三、苍术:家种货多了,25元/公斤还能翻身吗?
以前靠野生货的苍术,价格曾冲到200元/公斤。但近几年家种技术普及,家种货一多,行情就“跌跌不休”。今年产新前,家种好货(带包含量朱砂点)已跌到25元/公斤左右;现在产新后,行情更低迷,按质量不同,价格在20-25元/公斤徘徊。
前几年家种面积扩得太猛,导致现在供大于求的矛盾特别突出——仓库里的旧货没消化完,地里还埋着大量待采的新货。
虽然现在价格低,关注的人多,但想大涨还缺条件。一是种植面积大幅缩减,二是库存消化得差不多。业内普遍认为,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大概率要等到2025年下半年以后,才有可能看到真正的行情反转。
四、北五味子:跌到25元,是底吗?
五味子正在产新,行情却格外疲软。现在产区药厂货报价只有25-27元/公斤,这是近些年的最低水平。
低价原因:一方面,之前炒作风气退去,大户资金没进场,手里有货的人怕价格再跌,赶在产新前就抛售,进一步拉低价格;另一方面,今年产量不算低,加上库存压力,需求又没跟上,行情自然扛不住。
现在这个价格,不少种植大户已经亏本,只有小农户还有微薄利润。但想反弹,得等生产端真正调减(比如农户弃种)、库存有效减少才行。短期内,大概率会在低位震荡,不建议盲目抄底。
五、苦参:需求“打盹”,价格跟着跌
苦参产区广,目前部分地区已开始产新。今年鲜货报价很低,不少种植户不仅没利润,甚至亏本,行情一片低迷。
不景气的3个原因:
供应积压:2021-2024年苦参价格高,刺激了大量种植,今年这些“老种植”的货集中上市,供应暴增;
需求疲软:苦参主要用于提取苦参碱,今年下游厂家采购谨慎,都是小批量拿货,货走得慢;
持货商恐慌抛售:看到行情下滑,手里压货的商家心里没底,纷纷降价卖货,形成“越跌越卖,越卖越跌”的循环。
短时间内,供应多、需求弱的格局难变,行情很难有起色,建议暂时观望。
六、连翘:明明减产了,为啥价格还跌?
连翘近期走货不快,行情反而回落。现在市场不包检货报价40元/公斤左右,包检货45元/公斤左右,比产新时还低了一些。
今年连翘减产但市场需求更弱。企业采购不给力,市场商户和外部资金都不敢囤货——没有需求和资金撑着,就算减产,价格也涨不起来。
连翘的转机,全看“用药旺季”表现。如果后续需求能起来,走货加快,价格可能会小幅回升;但如果需求还是疲软,就算减产,行情也难有大动静。
总结:现在该抄底还是观望?
眼下中药材市场的核心问题是供大于求:新货批量上市,旧货没消化完,需求又跟不上,大部分品种都面临价格压力。
不要盲目相信“低价就是底”,除非某个品种出现“减产+库存下降+需求回升”;
更不要抱着“赌一把”的心态进场,当前市场缺乏大涨的基础,多数品种需要时间消化库存、调整产能。
注:单位若无特别注明,均为“元/公斤”,以上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