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报
在肿瘤患者手术前后使用中医药,能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预防和减少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如术后气血两虚者,用八珍汤加黄芪、大枣、首乌、砂仁等补气养血和胃之品;痰瘀互结者,用二陈汤和桃仁、川红花、当归、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气阴两虚者,用生脉散加黄芪、地黄、白芍、天门冬等益气养阴之品,都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中医药与生物治疗均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增强防御能力、诱导宿主反应、促进肿瘤细胞分化、增强宿主对放化疗的耐受性等作用,二者结合运用,可提高治疗效果。随着“带瘤生存、重视生活质量的改善”等肿瘤治疗理念的深入,在晚期肿瘤的生物治疗中,中医药的运用越来越深入。
中医药与热疗配合,以热疗为“君”,推进“阳”运动,以促进“阳化气”的过程,抑制“阴成形”的过程,蒸解寒凝,直取肿瘤;以热增效中药控制肿瘤热耐受因子,及有抗癌活性的中药口服或静点为“臣”,用热疗加快中药反应速度,而发挥中药更大的抗癌效果;用中药增加热疗治癌的敏感性,“君臣”相辅相成,在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叠加作用。
中药抗癌也须防“毒”
中草药虽然药性温和,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毒副作用,临床上使用的许多抗癌中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脏器伤害或中毒。
常见抗癌中药的毒副作用有全身中毒反应、脏器功能损害、药物性过敏反应、身体不适等。而中药本身有毒、辨证用药不准、配伍失误、炮制不当、误食误用、药品质量不高,也是抗癌中药毒副作用产生的原因。即使毒性不大的一些常用药物,如果超大剂量或超疗程长期服用,亦可造成中毒。
常用的抗癌中药有斑蝥、全蝎、水蛭、蜣螂、蜈蚣、蟾蜍、巴豆、硇砂等,大多效强功捷,临床用之得当,则可立起沉疴;若用之失当,则可引起中毒。另外,本身具有毒性成分的中药有番木鳖、汉防己、乌头、莪术、斑蝥等中药,毒性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先兴奋后抑制作用。有些中药还具有致过敏、致癌、致畸、溶血、堕胎、杀精等毒副作用。
邪毒结于体内为肿瘤的根本,毒陷邪深,非攻不克,故常用有毒之品,借其性峻力猛以攻邪,即肿瘤防治中常用的“以毒攻毒法”。某些具有毒性的药物,大多具有抗癌抑癌之功效,故在正气尚未衰竭而能耐攻的情况下,可借其毒性以抗癌。由于肿瘤患者正气多已受损,不能一味猛烈攻伐,因此,以毒攻毒之应用,须慎重掌握有效剂量,适可而止,把握用药时机与方法,并配合扶正药物,方能收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