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中医药治疗癌症的法则和方药

发布时间:2022-12-09 阅读:1227
北京肿瘤医生修俊青

2022-12-07 15:39·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

关注

肿瘤的治疗,不外扶正与祛邪两方面,早期祛邪为主,中期攻补兼施,晚期则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由于肿瘤发现时,多为中晚期,必须攻不伤正,时刻注意阴阳气血之调燮,尤应侧重补脾益肾,方可缓解症情,延长生存期。正如张景岳所说:“噎嗝反胃,当益脾肾,舍此二法,别无其他”,是十分正确的。
一、祛邪

“内有有形之积”,多有癥瘕痞块存在。因癌细胞不断分裂增殖肿块压迫周围血管、神经,而出现疼痛、梗阻,甚则腐烂、坏死,可见发热、出血、昏谵等征象。根据症情,可采用下列三法以祛邪抗癌,所谓“邪去正始安”。

1.清泄热毒
凡见发热,局部红肿热痛,口干,便难,苔黄或糙、质红,脉弦数之“热毒证”者,均宜清泄热毒,常用药为野菊花、重楼、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金银花、地龙、人中黄、山豆根、山慈菇、生大黄等。如伴见胸脘胀满,泛呕纳呆,乃兼挟湿浊之象,需加藿香、佩兰、厚朴、郁金、姜半夏等芳香宣化之品。如发热加剧,烦躁不安,或有出血倾向,舌质红绛,脉洪数的“血热证”者,应加犀角(水牛角三十可代)、鲜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生地榆、鲜石斛等凉血养阴之品。“血热证”多见于病情加剧或晚期癌症患临者,凡见舌红绛无苔,脉弦急的,都是病情恶化的先兆,预后多治验不良。

2.涤痰散结
朱丹溪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类证治裁》:“结核经年,不红不肿,坚而难移,久而肿痛者为痰核,多生耳、项、肘、腋等处。”符合恶性淋巴瘤症状的描述。痰是多数肿瘤的致病因素,因此涤痰散结是治疗肿瘤的大法之一,常用药物为生南星、生半夏、壁虎、僵蚕、蜂房、川贝母、海藻、昆布、天葵子、白芥子等。生南星、生半夏有毒,需加生姜6片先煎1小时始妥。

3.化瘀软坚
肿瘤质坚,推之不移,高低不平,肿痛,舌质紫暗,脉坚涩,呈“瘀积癥痞证”者,皆可用此法,常用药物为三棱、莪术、水蛭、虻虫、全蝎、蜈蚣、廑虫、桃仁、红花、丹参、赤芍等,可以改善病灶周围的血液循环,促使抗癌药物的渗透,使肿瘤变软,有所缩小,减轻疼痛,缓解症状,控制发展。

二、扶正

相似于现在的“免疫疗法”,即在祛邪的同时,必须根据患者阴阳气血的偏颇,予以调补,才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改善症状,稳定病情,“养正积自消”也。

1.滋养阴血
肿瘤在中晚期由于阴血耗损,多见头眩、心悸,口渴咽干,烦热不安,舌边尖红,或舌绛无苔,脉弦细而数的“阴虚内热”之证,治当滋阴养血,药如生地黄、川石斛、天冬、麦冬、女贞子、墨旱莲、白芍、阿胶、北沙参、西洋参、枸杞子等。如舌质红绛转淡,渐生薄苔,说明症情好转,预后较好。

2.温阳益气
由于长期使用清热解毒药,或放疗、化疗后,体气大虚而出现疲乏困惫,恶寒肢冷,口淡不渴,二便清利,苔白、质淡胖、边有齿痕,脉细弱无力,一派“阳虚气弱”之象。治宜温阳益气,药如黄芪、党参、附子、肉桂、白术、干姜、山茱萸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症状,抑制肿瘤的发展。

3.补脾健中
长期使用清热解毒,或活血化瘀、攻坚消癥之品,脾胃大伤,脾阳不振,形瘦,纳呆,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脉细软之“脾胃虚馁”之证。治宜补脾健中,药如香砂六君汤加山药、薏苡仁、鸡内金、红枣等,以增强体质,改善症状。


上一篇:各种类型贫血方

下一篇:祖传狂犬病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