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引起心肌炎性病变。病情轻重悬殊,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致猝死或心力衰竭。发病以夏秋季节为高,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虚劳”等范畴。
中医治疗
邪毒攻心:发热头痛,心悸气促,胸闷不适,舌红苔白,脉结代或促。治宜清热解毒,通络养心。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板蓝根麦冬各15克,竹叶、桔梗、丹皮各10克,石膏20克,赤芍、甘草各6克。
水气凌心:胸闷气促,端坐呼吸,四肢不温,口唇青紫、腹胀肢肿,舌紫苔白腻,脉沉细数。治宜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加减:黄芪、茯苓各24克,当归、白术、益母草各10克,川芎、泽泻各12克,车前子15克,人参6克,熟附片9克。
气阴两虚:心悸怔忡,胸中憋闷,身倦乏力,五心烦热,舌淡红苔白,脉细弱或结代。治宜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加味:太子参30克,黄芪24克,茯苓20克,酸枣仁、麦冬、木香各10克,远志、五味子各6克,炙甘草9克。
单验方
1.宁心汤:人参(冲服)、麦冬、熟枣仁、炙甘、瓜蒌皮各10克,夜交藤20克,生地、丹参各15克,枝6克,每日1剂,煎2次,分2次服完。适用于气阴两虚者。
2.板蓝根冲剂,口服,每日1~2袋,日服2次,适用于邪毒攻心者。
护理预防:
1.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要卧床休息到体温正常后3~4周,同时适当活动四肢的肌肉,以免发生静脉血栓或肌肉萎缩。
2. 积极防止着凉感冒等呼吸道及肠道感染,避免病毒的再度侵袭。
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热、咽痛、胸闷、心慌、气短、乏力等,有无改善,一旦出现心跳过快、严重心律不齐、血压下降或心功能不全的迹象时,宜尽快就医
4.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与机体抵抗力降低,免疫能力降低有很大关系,如过度疲劳、营养不良、大量饮酒、妊娠等。因此,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酗酒,加强妊娠妇女的保健工作,对预防本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