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舒珩
个
在进入各论之前,先码一些中药药味的基本知识:
辛能散能行
甘能补能合能缓
酸能收能涩
苦能泄能燥能坚
咸能下能软
(淡能渗能利)
肝
厥阴
木
脏腑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内经》)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德在散,以辛补之,酸泻之。(《辅行诀》)
文解:肝苦于过于疏泄,应当服用甘味药来解除。肝的正常状态是疏泄,疏泄不及用辛味药来解除,疏泄太过用酸味药来解除。
我们先解释好理解的,条达不及用辛味药。肝的重要生理特性是喜条达,而在这个生理特性的基础上对应的就是肝主疏泄,而肝主疏泄的中心环节则是“调畅全身气机”,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当用能散能行的辛味药来解除肝不条达不疏泄的情况。
导致肝不条达的原因多种多样,锚定肝来看,就是肝气以郁滞为主的失常。从别的角度来看,不排除其他脏腑影响下而导致的肝不疏泄、也不排除血瘀水停等原因导致的肝不疏泄。但是对于肝这个脏来说,不疏泄的直接原因一定是肝气不畅,其他原因哪怕是根本原因也只是间接原因,所以为了治肝,我们用辛味药没有任何问题。
“过于疏泄”是彼时肝最常见的病证,而“过于疏泄”应当是属于肝疏泄太过,即“急”属于“散太过”。那为什么有甘缓和酸泻两种呢?我认为这并不冲突,用甘用酸是两种应对肝疏泄太过的手段。用甘药是出于甘能缓,能够缓和肝过于疏泄而导致的风动火上等情况;用酸味药则是处于酸能收能敛,能够回收疏泄过度的肝气。两者一快一慢,一标一本,一个从解决已有病证与病症为出发点,一个从让肝回归自然状态为出发点。不论选取哪种方法,只要达到阴阳平衡便可。此外,同时使用甘药与酸药也并无不妥,酸甘化阴,肝的条达太过大部分都与肝阴分亏虚有关系,只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