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民间老中医战胜“渐冻症”

发布时间:2024-05-11 阅读:969

原创 遇见 陈权

以下关于战胜“渐冻症”内容,来自74岁广州民间老中医郭锡焰先生的自诉:

我这两三年以来,经历了两件大事。

其一,就是2021年10月31日中风,医案定性是“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这次中风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其二,差不多两年前,我逐渐觉得全身没力,直到连打火机都打不着才引起注意。

曾经在家里走着,右腿不能支撑身体的重量,明明白白的就垮下来坐到地上。

在广东省中医院做肌电图的结论是cidp(即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这是现代医学神经内科的一个病种,而神经内科基本等于无解。

我和我的朋友查遍了资料,都没有找到一个能够成功康复的病例,最好的结果就是“延缓”其发展,用激素和神经营养药。

激素我不敢沾,神经营养药甲钴胺无效。

中医把我这种证候叫痿证,也查不到成功的案例。


我们《内科学》“痿证”中有一案例,但与我的情形相距甚远。

起初我把自己当痹证来治,因为痹症也会无力。

可是至少吃了50剂,也换了几次方,基本没效。然后在某三甲医院做针灸。

头一两个月效果还比较明显,最好的时候曾经可以从1楼走到6楼连续走3次。

可是后来又回到原来的状况,甚至更差。

后来到番禺的一家社区诊所,开中药,针灸和推拿,也是前一两个月有点效,后来又不行,这个医生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你就是渐冻症。”


我这样等死不行,必须另谋出路。

我圈子里有人体育康复做得很好的,他本人就是小儿麻痹,可是他通过体育锻炼,把自己练得得比正常人还要强,并且做成了生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今年春节前开始,我每天都做他教我的几个动作,还有中医药老教授的“摇屁股”操,以及自己觉得有用的动作,从易到难从轻到重,再也没吃任何药。

这样大概半个月开始,慢慢觉得有点进步,大概一个月开始明显感觉到几乎一天比一天进步。

期间也用了一些器械,例如陈权师兄推荐的摇摆机,还有朋友圈里推荐的一种功能鞋,还有黄顺敏师妹帮我做过几次针灸埋线等。

到现在,我基本康复。


我已经上了白云山六七次,从南门走到山顶广场又走下来,尽管还有点吃力,但毕竟已经不成问题了。

在地铁,我大多不用电梯而是走的。

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这就是至今为止还无法攻克的,花了多少钱多少办法都只能“延缓”其恶化的“不死的癌症吗”?

在此,我勇敢坚定地说:对于所谓现代医学的许多定论,我们不必把它当成铁律,要敢于冲开缺口,走出一条成功的路来。

我决心走进“罕见病”的群体,用我的经历去鼓励他们,况且我还有内科,妇儿等等的优势,可以帮助他们在生理上尽可能的恢复健康,加上体育锻炼,双管齐下。

我不敢保证人人都能康复,但总有一部分能够康复,而大部分都有正面的效应。

科普:

     所谓的“渐冻症”就是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性疾病,主要对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以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和头面部肌肉造成损伤。

      现代医学认为,这种“渐冻症”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既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和生活方式、毒物接触、过度的体力劳动、低体质指数、头部外伤史、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发病高峰期通常发生在45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渐冻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骨骼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和延髓麻痹,会伴随病程发展而逐渐恶化,甚至会影响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患者还可能出现自觉麻木感、肢体瘫痪、体重下降、心律失常等症状,同时患者很可能会面临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面对“渐冻症”,现代医学至今仍无法治愈,只能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延缓疾病的进程。

       我们熟知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先生,京东副总裁蔡磊先生,都是和渐冻症作斗争的渐冻症患者斗士。



作者介绍:郭锡焰,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年龄最大的学员,1951年出生于广州, 1970年响应祖国“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下乡到了海南儋县国营蓝洋农场,1978年海南知青时参加了高考,后毕业于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历经了国企员工、记者、个体户等角色转换,临近退休自学中医,现已有近10年临床经验,自觉坚持中医思维的核心价值观。

郭锡焰今年74岁,60岁时开始自学中医,68岁时,不耻下问,拜师学习,现师承于广东省名中医、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主任张志敏教授。

上一篇:中耳炎民间秘方偏方古方

下一篇:生发偏方一招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