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你该了解从“灭草”到“用草”的受益 杂草菌根菌与土壤

发布时间:2025-10-18 阅读:1102
原创 古耕新缘 

   杂草的菌根菌和土壤关系很紧密,菌根菌是一类能和植物根系“共生”的真菌,你田园里能生长茂盛的杂草,与杂草根部的微生物,它们是田间常见的“原住民”,所以它俩的组合对土壤健康、肥力,甚至作物生长都有实实在在的影响,尤其对我们搞有机种植在实际运用中很有价值。

 

杂草的菌根菌是啥?

    简单说,菌根菌会钻进杂草的根系里,和杂草形成“互助小.组”。杂草通过光合作用造养分,会分给菌根菌;菌根菌族群各自都有分工,它们并非单一物种,而是包含众多不同类别的真菌,常见的有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接合菌门中的部分种类。它们与植物的共生关系表现为:菌根菌的内生菌根的菌丝会深入植物根系内部,而外生菌根菌则缠绕在根系表面,一方面从植物那里获取生长所需的碳水化合物等营养;另一方面,其庞大的菌丝网络能显著扩大植物根系的吸收范围,帮助植物更高效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磷、氮等矿物质,还能增强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和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

   这种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非常普遍,多数植物都能与菌根菌形成菌根,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菌根菌的菌丝像“超微型水泵”,能伸到土壤里更远处,旱吸水蓄肥,草根吸水到叶片,通过叶片蒸腾排水,还能储蓄积累磷、钾、钙这些养分,菌根菌它们与作物根缠绕在一起还会分泌物质帮杂草与作物抵抗根腐病等病害。而杂草因为熟悉你田园的土壤需要什么,缺什么,生命力会特别强,比如狗尾草、马唐、牛筋草这些,几乎在哪种土壤里都能长。杂草种类不同,菌根菌族群也会不同,因此杂草品种越多越复杂,菌根菌的族群也相对更庞大,对于土壤改良,对于作物的生长帮助更稳定。

 

  杂草菌根菌对土壤的3个关键作用直接影响种植作物的病害与虫害。

 1. 帮土壤“保肥保水”,减少养分流失。菌根菌的菌丝特别细(比头发丝还细10倍),能在土壤里织成一张“菌丝网”,这张网能“缠住”土壤里的养分,比如磷、钾,避免浇水或下雨时被冲走;还能吸附水分,让土壤保水性变好,尤其沙质土壤,种作物前如果留少量杂草,但别让它疯长,等杂草根系上的菌根菌多了,再种作物,土壤抗旱性和肥力会明显强一些。

 

2. 改善土壤结构,让土壤“不板结”。土壤板结主要是因为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少了,而菌根菌的菌丝和它死亡后分解的物质,如腐殖质的管能团能像“粘合剂”一样,把小土粒粘成“团粒结构”,使土壤里形成一个个小土团粒,团粒之间有空隙,能透气、透水;杂草本身的根系腐烂后也会留孔洞,加上菌丝网,土壤会更疏松——比如长期种作物的地块,板结严重,可先让杂草自然生长1-2个月,再翻土把杂草埋掉,土壤会变“软”。

 

3. 帮作物“接力”吸养分,减少施肥量。菌根菌不“挑”宿主,除了和杂草共生,也能和大部分作物,比如蔬菜、果树、粮食作物,的根系结合。如果你的地里有杂草时,菌根菌数量多,种作物后,这些菌根菌会很快“转移”到作物根系上,帮作物吸养分;比如种茄子、黄瓜前,地里留少量狗尾草、苜蓿,在作物苗期,把周边杂草土壤上部割掉四分之三,留草下部的四分之一,杂草根部多菌根菌能帮作物多吸20%-30%的磷,施肥时就能少施点磷肥。

 

    在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生产中,如何利用杂草菌根菌?

 

1. 别“除尽杂草”,留“缓冲带”养菌。种作物时,地块边缘或垄间留10-20厘米宽的杂草,多选本地常见、浅根系的杂草,比如马唐、繁缕等,但记住别留爬藤或高大杂草; 这些杂草能持续“喂养”菌根菌,让土壤里的菌根菌数量保持稳定,等作物需要时,自然能“用上”。

 

2. 翻地时“埋杂草”,别烧杂草。杂草长得太密时,直接割掉别连根拔,切碎后埋在土壤表层5-10厘米处;这样杂草根系上的菌根菌不会被暴露在阳光下惨遭杀死,还能随着杂草腐烂扩散到土壤里,同时杂草本身也能当绿肥,一举两得——千万别烧杂草,高温会把菌根菌全烧死,还破坏土壤结构。

    如果把长满杂草的土,割去土壤以上部分,作物移栽时设计成垄作,把割下的杂草作为覆盖物盖于作物根基或垄问,这种免耕种植对于土壤,对于保护菌根菌原生家庭至关重要。在每种杂草群的根环内,菌根菌都会形成一个原生家庭,我们经常翻地,无异于是在拆散很多菌根菌的原生家庭,而使它们妻离子散家庭破碎。

 

   3. 新地块先“种杂草”养菌,再种作物,种菜先种草,这一直是我的理念,也经常这样干。如果是刚开荒的地块,或土壤贫瘠、板结严重,先让杂草自然生长3个月不管它,让杂草和菌根菌与土壤充分“互动”。需种菜时,根据季节决定选用种植模式。春秋冬用免耕,夏季会翻浅土把杂草埋掉,过1-2周再种作物,此时土壤里的菌根菌多,土壤结构也改善了,作物成活率和长势会明显好。

 

无论选择用哪种与草共生模式,记住别让杂草“反客为主”。留杂草的目的是“养菌”,不是让它和作物争资源,所以要把握度。作物苗期时,杂草高度超过10厘米就及时割掉,只割地上部分,别拔根,避免遮光、争肥。如果杂草是“恶性杂草”,比如水花生、葎草,根系特别发达,会和作物抢养分,别留,优先除干净,换其他温和的杂草来养菌。种植过程中,一定要控制杂草的高度,不能让它们高于作物,这很关键。

    总的来说,杂草的菌根菌是土壤的“隐形帮手”,不用特意花钱买,只要别把杂草除得太干净,稍微留一点,就能让土壤慢慢变好,对有机种植来说,这是低成本改土的好办法。



上一篇:除草剂药害缓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