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宗
七月流火,溽暑高温季节来临,市场大货多封仓熏库,除了紧俏的热点品种之外,近日少见大货走动,面对当前的低迷,众多商家的思维依然处于等待观望中,一部分耐不住寂寞的商家开始转场求生,中药材价格周期性、阶段性调整重合在一起,使得整体行情缺少了前几年的亢奋和激昂。
近几年,很多品种都有大户参与了控盘运作,结果都是差强人意,山萸肉、丹皮、栀子、八角、草果、生地、仙茅、辽细辛、郁金等,当中都不乏富商巨贾挥金若土、指点江山的壮举。一个三七“霸王庄”的横空出世,使得三七在200多元的历史天价的基础上又翻了四番,接下来便是太子参的精彩一炫,在百元的历史天价基础上,也是近乎翻了四番,让人直接感受到了资本的巨大力量。于是,更多的品种被慧眼包装,被资金打造,但大多数品种所见的是来者勇猛上阵,最终血染沙场,惨败收兵。跟随的散户也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而成为了庄家的陪葬品,这样的一幕幕在今天以至于明天还会继续重演,水不动难以激起耀眼的浪花。这些市场精英、资本操手改写了一个个品种的天价辉煌,赢者功德盖世、引后人传颂;亏者虽败犹荣、可歌可泣,为后人积累了经验的财富。
但是,无论每个操盘运作的赢家,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光顾,顺势而为是最根本的基础,“人定胜天”、“让鸡毛上天”的雄心壮志会在逆势的折戟沉沙中变得天真可笑,顺势者昌,逆势者亡。顺应趋势,顺应方向,顺应大局,顺应人气才会把握主动,才能扬帆远航。成功的殿堂与失败的地狱仅仅是一墙之隔,栀子是近年操作最为惨烈的品种之一,运行到后期四面楚歌,危机四伏,最终庄家以自裁逃避压力而崩盘。当理性运作升级为孤注一掷的豪赌,危及的不仅仅是资本,还有身家性命。资本的游戏可以玩,生命的游戏不可取。财富是生命创造的,但是财富却买不来生命。做任何决策,都要把风险控制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量力而行,不要透支。
蛇床子从上期的28-30元猛升为本期的40元,成为了本期市场的一大亮点,野生品种,自身轻泡,没有极高的价刺激,难以调动药农的采收积极性。同时,经过几年的连续减产,陈旧库存消化已尽,而药厂投料需求不减,蛇床子再升不难。黄精产新前价高,刺激今年的采挖,只是野生资源渐少,短期调整正常,长期依旧看升。东北野生品种经过去年的大幅跳跃式上涨之后,近一两年应该处于横盘调整期,短期没有大的起色。覆盆子的天价出现,带动了北朝覆盆子的价格爆升,价格由初期的3.5元升为最高的30元,近期回调后仍然保持在18-20元,但大货难组织。山萸肉今年没有了减产因素,持货商多割肉抛售,20-24元的价格虽低,但按照目前的库存压力看,后市依旧潜藏下滑空间。党参、桔梗价位不高,只是长期储存大货难保管,含硫货的市场越来越小,放入冷库成本增加,很多人还是有心动没行动。佛手价位不高,但是没有意外的大减产因素的出现也很难走入上升的通道,现在很多的形象种植工程蔓延,导致了无序的盲目扩种,许多种植基地、种植合作社,大面积的土地承包形成的规模化种植都在进一步加剧家种中药材的库存逐年累积增加,桔梗在贵州安了家,川芎在安国落了户,防风在赤峰成了当家品种,麦冬引种到了山东曹县且面积在逐年扩大…
…,很多品种传统主产区的产量已经不能主宰行情的起落,毕竟目前家种药材的效益要远远高于种粮,主产区的扩种不可怕,可怕的是副产区的一哄而上,没有一个周期性的低谷来临,没有一个烂市价格的出现,家种中药材很难走出严重供大于求的被动局面,现在的低迷,现在的低价,只是刚刚拉开的市场调整的大幕。
在今后的入手经营中,含量和含硫的问题越来越值得关注,有的品种随着存放时间的拉长而有效含量流失的就越重,尤其是在常温保管的条件下,比如丹皮、藿香等挥发性较强的品种,保管不好有效含量流失得很快,入手的时候含量够,等存放期过后含量达不到标准了大货就很难出手。含硫超标的品种现在有的还能被市场接受,等放几年之后如果市场更加规范标准了,这些含硫货失去了市场,手里这些货将何去何从也要未雨绸缪,因为市场规范化、标准化、安全化发展是未来的大趋势。
虽然市场发展在不断升级,市场阶段性的调整也是必然,但是中药材周期性的价格变化很难改变,价格取决于供需矛盾的发展,中药材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的矛盾此起彼落,行业内的社会分工不同,有种植的,有加工的,有零售的,有批发的,有供货的,有调货的,做好每个环节都能做强做大,储备经营是中药材经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原来大货购销在市场完成,所以市场药商在家门就能做好生意,近年大的制药企业和用药单位为降低采购成本大多直接深入产地,产地已经成为了单品种的最大市场,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储备经营转移到产地去做是今后的趋势,好买、易出是产地市场的最大优势,思维随着形势变,经营随着趋势变,这样才能占有主动。甘肃是个具备多重优势的战场,有几大主导品种,盘子比较大,大货吃进简单,抛出容易。同时,陇西市场具有庞大的储备库容,气候干燥利于保管,再者近几年甘肃几大品种的大起大落,汇聚了人气、财气,极端天气极容易造成当地品种的减产出现,诸多优势在近年已经显现,未来,甘肃依然是个英雄有用武之地。做麦冬可以深入三台,做浙贝可以深入磐安,做良姜可以深入徐闻,做干姜可以深入云南,产地收购,产地存放,产地销售或者产地收购,异地存放,产地销售都是比较积极的选择。
市场这次低谷调整可能需要的时间要长,真正的趋势性上涨的形成可能会在2017年以后,这段时间冷门热点市场会不断出现,只是市场脉搏难以把握,选择会有些难度,只要用心观察,总会有意外的惊喜收获。再差的市场环境都有暴涨的品种,再好的市场环境都有暴跌的品种,每年能够抓住一个市场的亮点,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