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属于草类品种,分为野生与家种两种资源,在众多草药品种中是用量很大的品种之一,并且疫情防控配方中也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其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鱼腥草从稳定的7-8元行情飞涨至12-13元,到2023年价格再次短时冲高,且涨幅明显,让人难忘。
截止目前鱼腥草野生货各地产新已经结束,虽今年新货整体产出量不大,但鱼腥草行情疲软却又显低迷。究其原因何在,后市又将如何?请看笔者汇总多个产地及专营商后得出的结论,我们通过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鱼腥草产区分布广泛
鱼腥草野生货分布在四川、重庆、湖北、贵州、陕西等地,但其产量最多的是四川达州、巴中、重庆等这一带,南充、广元、宜宾等也有产量,同时四川、湖北、贵州等地近年来每年都有家种货的产出,而本文重点分析野生鱼腥草。
二、近年行情高位之后持续下滑
纵观鱼腥草历史价格图不难看出,鱼腥草行情波动颇为频繁,并表现出明显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年)价格暴涨与快速回落,在2003年“非典”爆发之时,鱼腥草需求急剧增加,短短数天从5元以下暴涨至20元以上(当时喊价较乱有说是15元以上,也有说20元以上的记录),创造了鱼腥草历史以来的最高行情,随后价格迎来大跳水。
第二阶段:(2019-2020年)新一轮上涨与缓慢回落,2019年新冠疫情开始价格稳中有升,并在2020年行情持续向好,野生货鱼腥草从稳定的6元行情飞涨至15元,当时最高升至了12-13元,随着产新新货大量上市价格受到冲击,行情震荡下滑。
第三阶段:(2022-2023年)稳步上升与逐步下调,2022年随着疫情放开,鱼腥草作为清热解毒类品种,人气较旺,随着走销量上升,行情稳步上涨,但年后走销随之转缓,价格逐步下调。
第四阶段:(2023年)低价震荡与行情回升,2023年产新时传言鱼腥草产地货量不大,再加上当时处于牛市,有商关注并持续购进,导致价格从产新前的6.5-7.5元一直涨至13元左右,但本次鱼腥草短时行情上涨并无实际利好,考虑到这波行情主要是大环境行情下人为因素加持与介入的一种假象需求。
到2024年鱼腥草产区持续产新,行情逐步走低,直至当前价格仍未见好转。
由以上记录变化可以看出,鱼腥草除人为因素外,在每次的疫情面前都展现出其特有行情规律,涨幅大、涨幅明显,但近年行情高位之后便持续下滑,其这一局面的形成,说明鱼腥草其价格高低也会随需求以及每年的产量大小或涨或落,震荡频繁。
三、今年鱼腥草的产新情况
对于鱼腥草而言,大家众所周知四川为产量最大,其次是湖北,通过与产区商家和相关经营者调研交流获悉,鱼腥草高价影响之下产区采收积极性增加,则产量就会有一定的提升,反之,低价之下产区采收积极性不高,则产量就会有一定的下降,从近几年产出情况看,受2020年高价影响,产区采收积极性高,鱼腥草当时产新供应充足,到2021产量也不小,而2022年产量不大,2023年由于鱼腥草再次高价位运行,产量出现增加,到2024年新货产量依然不小,并从产区了解得知,这几年其中2023-2024年新货产量为最大,同时鱼腥草受各产区库存影响,今年价格一直低迷,因此,自鱼腥草产新以来,行情始终处于相对低位,采收积极性不高,并由于价低持续与产地干旱影响,今年新货产量继续减少,但即便如此,商家仍未因“低价”而积极入手,市场内多数商家始终保持观望姿态,目前产地与市场的交易不畅,野生货产新结束,整体走动也未出现好转。
其次,鱼腥草家种货近年来每年都有一定的产量,多被走于药厂或投料使用,并由于家种货质量不及野生货,价格相对其也低,且每年的产量对野生鱼腥草行情确实产生了冲击,现四川产地家种货售价在3.5元左右,野生货售价在5-5.5元,野生质量差一点的货报价在4.8元左右。
四、需求与人气方面
需求方面:通过近几年产地商家和市场经营户对年销量总结数据看,2023年与2024年总的产量除满足当年市场需求,余下的便转化为库存,到2025年产新前经营户与市场、产区的库存尚且量,再加上今年以来,中药材行业环境萧条,于是需求端需求不旺与新陈货叠加成为影响鱼腥草行情的关键因素,其往年产新季产区会出现购销两旺的一种局面,但今年日常采购中或产新季,订单量较往年出现减少,因此,需求的变化对鱼腥草整个行情来说起到重要作用。
人气方面:2025年以来中药材行业处于整体行情调整期,市场内多数中药材品种随环境调整而价格呈现不同程度下滑并呈现购销不旺的状态,且这一行业大环境直接影响了市场人气,鱼腥草便陷入“行情低迷+人气不足”的双重局面。
五、后市分析
鱼腥草由于其产地广泛性以及目前已经家种多年,即使今年新货产量继续减少,但有充足的库存应对,多商认为鱼腥草行情难有实质性利好支撑,所以,鱼腥草难以回归曾经十几元的高价。
而从供需基本面看,当前鱼腥草呈现“新产与库存双压、行情低位运行”的格局,并在需求疲软的低迷市场背景下,当前供大于求的格局难以快速扭转,鱼腥草行情预计将继续保持低迷运行态势。其能否触底反弹?未来变化还需看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