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前文序言:笔者个人在天地网前期投稿的多遍文章里详细介绍过猪苓的药性、外部形态、资源分布、生长环境以及它的库存和价格变化等,也见证了它由低价到涨价的过程。在中药材普遍下跌的大环境下,猪苓的涨价周期能走多远呢?会有哪些变化,让我们共同探讨它的发展历程。
一、近几年来它的库存和产量有何变化?
猪苓,从上一个涨价周期中的2014年每公斤380元到2016年的每公斤240元时,它的产量也达到了高锋。在2017年的每公斤80元到2018年的每公斤35元左右时。种植户血本无归,随着种植大户的赔钱离场,其余的种植户也相继惨淡离开。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猪苓全国的库存量约为10000到12000吨;2020年约为7000到8000吨;2022年约为4000到5000吨;2024年约为2500到3500吨。其中2020年到2021年疫情期间无法岀门打工才有人少量种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多地出现有地无菌柴,或有菌柴无地以及林业政策管理,品种老化菌种培育等因素,实际种植的并不多。今年起挖的是疫情期间种植的猪苓,受天气因素影响,今年新货产出量偏少。个人认为猪苓的现有库存保有量己不足3500吨。
综合各方显示,猪苓的库存正在快速消化。新货的产出量或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供需或难以平衡。
二、猪苓己进入快速消化期
猪苓主要用于渗水利湿,在疫情期间用于冶疗白肺病所带来的痰阻、贤炎、水肿、小便不利,急性尿路感染等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现提取的多糖据说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它的药用价值极高,生产出口,国内加工都有所增加。笔者个人统计它的用量每年达到了2500-3000吨。由于前期价格偏低无人种植,消化的都是过去的库存,现每年的新货无法满足现实的用量,会造成库存的大量消化。在今年的4-8月份天气极端干旱,对猪苓的生长造成了伤害。现找货商家增多,货源走动加快,价格出现上涨,但未来趋势仍需进一步观察。
三、猪苓的种植情况
1、自2018年猪苓掉价以来,部分种植户都以亏钱惨淡离场。2020年到2021年疫情暴发后,农民无法正常出门打工,猪苓才有少量的种植,由于林业政策,菌种的培育,品种老化,有林无地,有地无林的限制猪苓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预计都不大。
2、笔者个人从各地调查发现疫情期间种植的猪苓多为5代6代的种子。如果用一代的野生种子和粗壮的木柴和最好的菌种,四年后可采收8到10斤的鲜货。2代种子可采收6到7斤。3代种子可采收4到5斤。4代可采收3到4斤。5到6代可采收2到3斤。另外种植猪苓对士壤环境的优劣也有讲究,菌种,木棒的粗细,干湿程度都很重要。从高海拔的种子到低海拨种产量会增加,从同一海拨的种子会渐趋于退化,低海拨的种子到高海拨种会烂种和严重退化。在所有种植的猪苓地不能重茬。一旦种植会造成大面积感染死菌,坏种没有收成!由于疫情期间种植的猪苓为多代种子产量都不大,2一3斤的较多。因当时猪苓的价格较低,现价格上涨收益还算不错。
3、受近两年高价刺激种植的猪苓,成本高,在今年四月到八月份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持续高温干旱影响,据说种植的猪苓出现了大面积的菌丝坏死和干死现象。今年种植的菌丝和种子压根就没有接上。8月份以后连续的秋雨绵绵使近两年的种药出现大面积的烂药现象。前期种植的猪苓大多数为6代以上的种子,不但种子老化,再加上极端天气,使今年的产量减少雪上加霜。
今年受干旱和雨季影响坏死和腐烂的猪苓
4、猪苓的种植要想成功必需得改良种子,而野生猪苓极少无法满足种子供应。新种培育最少需要3年,大面积推广至少需要5年。个人认为,猪苓的产能恢复最快也得7年以后。
四、猪苓的现货价格
自开春以来,市场行情表现极端,各种药材快速进入下行通道。带动猪苓扎堆抛售,库存虽然不大,新货也不多。但投资者少,买货者不多,药厂、市场处于观望状态。由于对市场前景的担忧猪苓的价格出现下滑。小统从每公斤115元下降到85元,中统从每公斤125元下降95元,大统从每公斤150元下降到125元,手选货从每公斤160下降到145元。小片从每公斤145元下降到125元,选片从每公斤180元下降到150元。
进入四月到八月份以来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四川省天气出现极端高温干旱。两年生的以及今年种植的猪苓出现菌丝干死,种药坏死的现象,使得部分商家认为看到了商机,货源走动加快,价格出现上涨,找货商家增多。现小统每公斤95-100元每公斤,中统110-125元每公斤,大统130-135元每公斤,现手选货145-155元每公斤。小片125-135元每公斤,选片150-160元每公斤。以上报价不含极端价格,不排除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可能。
正在装车打包入库的猪苓
五、迎来行情周期的猪苓,它的价格为何起伏不定
1、本轮中药材的涨价周期始于2019年的3月,到2024年的7月进入下跌通道。而上一波猪苓的行情调整周期长达15年之久,说明猪苓的行情周期比较长。
2、在今年低迷市场环境下,多数中药材价格出现下滑,持货者有集中出货心理,前期对市场行情产生压力。
3、猪苓的生长周期较长,极端天气的反复出现使猪苓的种植成本不断提高,但多年的赔钱阴影一直困扰着种植户,使种植大户迟迟不敢入场。
综合上述,猪苓的行情起伏波动是生产结构的缩影,一个长达8年的低价亏钱过程。供应链的破坏,资源的减少,行情进入阶段性上调也是必然的结果。在中药材涨价周期结束的背景下,猪苓的行情变化必然会经历一些挫折,但供应链的恢复更需要市场的维护。
( 该信息由作者叶少青13937739122独家提供的原创资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