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中药材 “产新劫”:普跌、迟收、亏损,还有转机吗?

发布时间:2025-10-21 阅读:1234

10月本该是河北中药材秋季产新的高峰期,但不少种植户却愁眉不展:持续多雨导致采挖受阻,好不容易盼到采收,价格却比去年跌了不少。经营户同样焦虑,低价收货却怕库存积压,不收货又怕错过行情。2025年河北中药材产新,到底哪些药材还有转机?

图片

菊花,河北邢台巨鹿菊花产地已全面进入产新上市阶段。其中,北京菊饮片货价格稳定在 26元,药厂货在15-20元之间,胎菊价格保持在 48 元左右。

菊花是“高产低价”的典型。春季高价刺激各地扩种,产新期却遇多雨,优质货少、次货多,种植户亏损面扩大。这类品种生产恢复快,调减也快,当前低价下,明年种植面积大概率会缩减。

半夏,2010-2020年旱半夏在80元以上,110元以下长达11年,2021年从90元跌至75元,2022年从75元跌至65元,2023年从80元涨至120元,高价持续到2024年3月,4-7月价格依然坚挺在85元左右,8-10月回落至70-75元。目前,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地块低的半夏地长时间雨水浸泡导致腐烂,种植户抢收半夏统鲜货7.5左右每公斤。

图片

作为河北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今年压力不小。2024年丰产积压的库存还在,2025年种植面积未明显缩减,即便有减产题材,总量依然充足。当前最大难题不是价格,是多雨导致的采挖困难和加工成本上升,种植户煎熬程度可见一斑。

荆芥,是难得的“逆行者”,也是河北板块唯一涨价的品种。2024年低价让种植户严重亏损,2025年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加上多雨导致死苗和质量下降,优质货稀缺推高价格,点地块价从去年的400-500元/亩涨到1500-2500元/亩。不过要注意,其生产已向内蒙、山西等地外扩,后续行情还要看实销,明年大概率成为种植热点。

图片

北沙参,正处在生产转折期。作为河北主产的稳产品种,2024年丰产让种植户未亏,2025年即便行情普跌、籽种降价,种植面积仍逆势增加。但多雨导致单产下降,种植户亏损比例大幅提升,籽种价跌至历史低位,预计明年种植会惯性缩减。

其他品种也各有看点:白术“高价买苗低价卖”,种植户难盈利;知母、射干鲜货价跌至几角;防风受药典标准影响行情难开;丹参、威灵仙行情下行,牛膝或低位平稳。

综合来看,2025年中药材产新的“跌”,本质是市场下行周期与自然灾害叠加的结果。对种植户而言,盲目扩种已难以为继,需关注荆芥这类因供需反转涨价的品种,也要警惕北沙参式的“丰产不增收”。对经营户来说,低价并非无风险,需结合库存和需求判断,优质货或成避险选择。明年春季产新的滞后压力,或许会成为行情反转的关键变量,值得持续关注。

注:单位若无特别注明,均为“元/公斤”,以上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上一篇:浙贝母、白术绝地反击

下一篇:板蓝根产新价不跌,商机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