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虚失摄证
证候:产妇分娩 20天后恶露不止,量多色淡,无臭味,小腹空坠,精神疲倦,气短言,面色晄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方药运用:党参20g,黄芪20g,白术10g,炙甘草6g,陈皮5g,升麻6g,柴胡6g,阿胶(烊冲)10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
加减:偏寒者,加鹿角胶(烊冲)10g,艾叶炭10g;大便偏溏者,加炮姜5g,砂仁(后下)6g;恶露质黏腻,有臭气者,加红藤、败酱草各15g,薏苡仁15g。
2.瘀浊阻滞证
证候:恶露淋漓,涩滞不爽,量时多时少,色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或有发热,舌紫黯或边有瘀斑瘀点,苔黄白腻,脉弦涩。
方药运用:当归10g,川芎6g,桃仁6g,失笑散(包煎)10g,益母草10g,红藤、败酱草各15g,薏仁 12g。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
加减:气虚,小腹空坠者,加党参 20g,黄芪20g;肝气郁结,胸胁胀痛,脉弦者加郁金 10g,香附 10g,川楝子 10g;偏寒,得嗳稍舒者,加肉桂5g,小茴香 6g,炮姜5或用少腹逐瘀汤;兼有湿热下注,恶露黏稠臭秽者,加红藤、败酱草各 15g,蒲公英10g马齿苋 15g,薏苡仁 15g。
3.血(阴)虚火旺证
证候:产后恶露逾期不止,量多色红质稠,或有臭味,口干燥,面色潮红,五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热,
方药运用:生地 10g,白芍10g,山药10g,川续断10g,黄芩6g,黄柏 10g,熟地 10g,甘草 6g。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剂。
加减:兼气虚者,加炙黄芪10g,太子参10g;肝郁化火,两胁胀痛,心烦口苦,苔黄,脉弦数者,用丹栀逍遥散;感受邪热,兼夹湿热者,加红藤、败酱草各30g,地榆 10g。
产后二十天后恶露未尽方 黄芪15g,党参10熟地6g,白术6g,生甘草3g,当归10g,麦冬15g,川芎3g,陈皮6g,升麻6g,白芷3g,黄连3g,荆芥3g。
【组成】当归、川芎、生蒲黄、生五灵脂各10克,党参20克,枳壳10克,益母草15克。【用法】上药用冷水浸泡后以文火煎煮2次,共取药汁300毫升,分2次服用。每日1剂。【功用】缩宫逐瘀。
【主治】产后恶露不绝,不全流产及痛经等病。【加减】血虚明显者,党参改用50克;出血量多者,党参改用100克;腰痛甚者,五灵脂改用15克;下瘀血块多者,加三七粉3克(分冲);出血日久者,加桑叶20克;血气臭者,加黄柏10克;水肿者,加生黄芪50克;食欲不振者,加生山楂15克。
【组成】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白芍、鹿衔草各9克,升麻5克,阿胶珠12克,川断、远志各6克,炙甘草5克。益母草15-30当归9。【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用】益气养血、固守胞络。
【主治】流产(或人工流产)淋红不断,证见淋漓量少,或多色淡、绵绵不断、净后数天复见少许、似净非净、无腹痛、面色㿠白、精神疲惫、头晕腰酸、气短少言。苔薄质淡、脉虚细。【加减】临床运用,可随证加减。
配方:当归24g、川芎9g、桃仁6g、炮姜2g、炙甘草2g(具体用量要听医生建议)。
煮法:药材加500ml水煮开,转小火煮30分钟,倒出药汁;药渣再加300ml水煮20分钟。两次药汁混在一起,早晚各喝一次。
喝多久:产后一般喝3 - 7天,最多不超过10天。恶露排干净或不出血了,就要停药。
食疗方
1.山楂红糖饮
材料:山楂30克,红糖30克。
做法:山楂切片煮烂,加红糖煮至溶化,
每日2次。
功效:活血化瘀,促进恶露排出。
益母草煮鸡蛋
材料:益母草30克,鸡蛋2-3个,
做法:益母草煮水去渣,用滤液煮鸡蛋
每日吃蛋2-3个,
功效:活血调经,适用于产后恶露不尽
中成药:新生化颗粒,益母草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