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
一、殷氏胃炎冲剂
【药物组成】
主要成分:檀香 肉桂 细辛 山楂 鸡内金 薏苡仁 木香 乌梅
【临床运用】
将上药制成冲剂,每包20克(含生药4克),每日三次,每次一包,饭前服。2个月为一疗程。
【一般资料】共治310例,均经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男221例,女89例。年龄30岁以下16例,30-50岁250例,50岁以上44例。
【治疗结果】治疗310例,痊愈8例(2.6%),明显好转224例(72.2%),好转70例(22.6%),无效8例(2.6%)。总有效率为97.4%。
二、蛸黄汤
【药物组成】海螺蛸15克 熟大黄12克 蒲公英30克 黄芩10克 白芨10克 广木香10克 石菖蒲10克 丹参18克 橘红9克 炙甘草10克
【临床运用】①每日一剂,水煎500毫升,分2次服。一个月为一疗程,可连服三个疗程。②随证加减:偏痰热者加瓦楞子、左金丸;偏气滞加柴胡、川楝子、沉香;气滞兼寒者加高良姜、香附;食滞痛甚加草豆蔻、山楂肉;偏血瘀加五灵脂;偏气虚加党参、黄芪;兼血虚加阿胶、当归;出血大便色黑加三七;呕吐紫色血块,去橘红、石菖蒲,加人参须、麦冬。
【一般资料】治疗152例,男91例,女61例。年龄15~20岁13例。21~40岁64例,41~60岁60例,60岁以上15例。病程:1~5年2例,6~10年58例,11~20年22例,21年以上10例。
【治疗结果】152例中,显效99例,有效5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7%。
三、益气养胃汤
【药物组成】太子参、淮山药、藤梨根、石斛各30克 茯苓、炒白芍、百合、丹参各15克 佛手、焦白术、川楝子、乌梅各10克【临床运用】①每日一剂,水煎,分四次口服。30剂为一疗程,服用3个疗程后复查。②配合西药维生素 C 0.2g,胃蛋白酶2片,一日三次。
【一般资料】治疗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26~65岁,病程6个月以内2例,1年以内5例,1~5年25例,5年以上10例。
【治疗结果】治疗42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8例。
四、补阳还五汤加减方
【药物组成】炙黄芪15克潞党参10克炒白芍10克 莪术10克广佛手10克炙甘草5克
【临床运用》①水煎服,日一剂。三个月为一疗程。②随证加减:肝胃不和者加柴胡、枳壳;胃阴不足者,去当归加沙参、石斛;脾胃虚寒者,去白芍加干姜、白术;湿热内蕴者,去党参、当归、白芍,加半夏、土茯苓、黄芩、川连。
【一般资料】治疗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20岁以下1例,21~40岁15例,40~60岁12例,60岁以上4例。病程:1~5年5例,6~10年16例,10年以上11例。
《治疗结果】32例中,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
五、萎胃百合汤
【药物组成】百合30克 乌药9克 白芍15克 甘草5克 山药20克 黄芪20克 红花15克 陈皮10克 黄连3克
【临床运用】①每日一剂。三个月为一个疗程。②随证加减:若大便干燥加大黄或火麻仁;胃酸缺乏加焦山楂;伴有胃粘膜糜烂,加用锡类散,每服1/2管,日服2次;伴肠上皮化生加半枝莲。
【一般资料】治疗56例。男50例,女6例。年龄32~65岁,平均44岁,其中35~55岁多见,共46例。病程:5年以下43例,6~10年7例,10年以上5例,20年以上1例。
【治疗结果】治疗56例,显效22例,好转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