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热型
典型症状:瘙痒,夜间尤甚,而无原发皮损,由于搔抓及摩擦,皮肤逐渐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坚硬而有光泽,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组成及常用剂量如下:丹皮20g 赤芍20g 生地30g 苍耳子15g 白鲜皮30g 苦参15g 地肤子20g 黄芩20g 甘草20g
风燥型
典型症状:阵发性剧痒,患者经常搔抓,丘疹逐渐增多,日久则融合成片,肥厚、苔藓样变,表现为皮纹加深、皮嵴隆起,皮损变为暗褐色,干燥、有细碎脱屑。组成及常用剂量如下:丹皮20g 当归20g 熟地30g 赤芍20g 红花20g 荆芥10g 苦参20g 蒺藜20g 苍耳子15g 白鲜皮30g
风盛型
典型症状:剧烈瘙痒,斑片样皮损边界清楚,边缘可有小的扁平丘疹,散在而孤立,状如牛皮。组成及常用剂量如下:乌梢蛇20g 荆芥10g 防风10g 蝉蜕20g 羌活9g 白芷12g 黄连15g 黄芩20g 金银花30g 甘草20g
内服方:荆芥10g、防风10g、制首乌15g、白芍10g、白蒺藜10g、黄芪15g、当归10g川芎10g、乌梢蛇10g、僵蚕10g、太子参159、山楂159、甘草5g。
组成:当归20g 生地30g 知母20g 苍术15g 防风10g 蝉蜕15g 苦参12g 火麻仁30g 荆芥10g 牛蒡子15g 石膏30g 生甘草20g 通草15g 土茯苓40g 地肤子20g 白鲜皮30g 蒺藜20g 牡丹皮15g
组成:荆芥、防风、牡丹皮各9g,川芎、薄荷、蝉蜕、大黄、白芷、甘草各6g,金银花、连翘、僵蚕、赤芍、当归各12g,车前子、滑石各15g,大枣20g。
组成:生甘草 30g白蒺藜 15g蛇床子 20g地肤子 20g徐长卿 20g当归 15g生地黄 30g防风 10g蝉蜕 10g知母 6g荆芥 10g苍术 10g牛蒡子 12g生石膏 30g牡丹皮 10g赤芍 10g连翘 15g忍冬藤 15g木香 6g砂仁 15g秦皮 10g白鲜皮 30g柴胡 10g龙胆草 10g生牡蛎 15
效不更方,原方加紫草30克活血凉血,土槿皮10克祛风杀虫止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