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什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说起癌症,想必很多人都是避之不及,毕竟这种得了几乎就已经宣告死亡的病,任谁都不想接触,甚至还有人身边就有类似的案例,身边那些令人揪心的案例,戳中了无数人对癌症的恐惧。
但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给癌症防控带来了颠覆性希望,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团队搞出了一种“纳米超级疫苗”,在动物实验里不仅能预防三种致命癌症,甚至还能彻底挡住癌细胞转移!
不一样的防癌疫苗
咱们平时打流感疫苗,包括之前的新冠疫苗,是让免疫系统认病毒,这新疫苗的思路更绝直接教免疫系统“认癌细胞”。
负责研究的生物医学工程专家Prabhani Atukorale教授解释,疫苗里有两个关键部件:一个是“癌细胞身份证”,另一个是“免疫激活器”。
这个“激活器”可是个狠角色,传统的疫苗里的佐剂常和抗原“水火不容”,根本就没有办法兼容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但这个纳米佐剂能把两种激活物质包起来,直接送到免疫细胞跟前,就像给免疫系统开了“全功率模式”。
中山大学王骥团队在《自然》发表的研究也证实,好的佐剂能让杀伤肿瘤的CD8+T 细胞反应增强5倍以上,而这种纳米佐剂正是抓住了这个关键。
更厉害的是它能留下“免疫记忆”,就像疫苗打完能防好几年流感,这疫苗激活的T细胞会在全身“巡逻”,记住癌细胞的样子。
哪怕后来癌细胞再想偷偷长出来,或者转移到肺部肝脏这些地方,T细胞能立刻识别并消灭它们,这就是为啥实验里接种的小鼠没出现转移。
光说原理没用,实验结果才是硬通货,研究团队先拿“癌王”胰腺癌、凶险的黑色素瘤和三阴性乳腺癌做实验,这三种癌症都是出了名的难治,转移后 5 年生存率不到20%。
惊艳的实验数据
第一轮实验用了针对黑色素瘤的“精准抗原”,给小鼠打完疫苗3周再接触癌细胞,结果颠覆认知,八成的接种小鼠活过了250天,从头到尾没长肿瘤。
而没接种或打了传统疫苗的小鼠,35天内全死了,无一例外,更神的是转移测试,故意让癌细胞全身扩散,接种疫苗的小鼠肺部一个转移灶都没有,对照组却全出现了肺部病变。
后来他们又搞了个“通用版疫苗”,直接把灭活的癌细胞打碎当抗原,不用再从头开始艰难找特定的靶点了。
没想到效果更惊喜:88%的胰腺癌小鼠、75%的三阴性乳腺癌小鼠、69%的黑色素瘤小鼠都成功躲过肿瘤,更关键的是这些小鼠后续再接触癌细胞,依然没长肿瘤,“免疫记忆”是真管用。
这么好的技术可不是实验室里的“花瓶”,研究团队已经成立了NanoVax Therapeutics公司,专门推进临床转化。
按照规划第一步就要瞄准癌症高危人群,比如有乳腺癌家族史、BRCA基因突变的人,经常接触甲醛、苯等致癌物的工人,还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大肠腺瘤这些癌前病变患者。
央视新闻也提醒,这类人群定期筛查很重要,但如果能靠疫苗提前预防,无疑是多了道“护身符”。
癌症预防正迎来“疫苗时代”
不过从实验室到给人用,还有三道坎要迈,首先是人体免疫系统比小鼠复杂得多,每个人的癌细胞突变都不一样,疫苗得适应个体差异。
其次是安全性,得通过临床试验搞清楚打几针、剂量多少合适,有没有长期副作用,最后是递送效率,要确保疫苗能精准到达免疫细胞,不浪费药效。
好消息是团队已经计划2026年启动I期临床试验,先测试剂量反应,再验证高危人群的预防效果。
论文第一作者Griffin Kane说:“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让癌症高危人群不用再担惊受怕,让患者能少受点罪。”
可能有人会问这疫苗是不是独一份?其实全球都在攻关。中山大学王骥团队今年3月在《自然》发表的SABER佐剂技术,能把抗原精准送到免疫细胞的“加工厂”。
激活 T 细胞的能力比传统佐剂强 5 倍以上,在肿瘤疫苗里已经展现出治疗免疫抵抗肿瘤的潜力,这些技术互相启发,正在加速癌症疫苗从概念走向现实。
以前咱们对抗癌症,基本是“发现了再治”,晚期就只能听天由命,但现在不同了,从HPV疫苗预防宫颈癌,到乙肝疫苗降低肝癌风险,再到这种能防多种癌症的纳米疫苗,人类正在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防御”。
当然现在还不能盼着马上打上疫苗,但想想20年前mRNA技术还没人看好,如今已经能应对新冠,10年前免疫疗法还在试验阶段,现在已经救了无数癌症患者。
这项纳米疫苗技术既然在动物实验里交出了88%防癌率和100%防转移的成绩单,这就值得我们期待了。
结语
或许再过几年,癌症高危人群不用再靠频繁筛查“保命”,打一针疫苗就能安安心心过日子,晚期患者也能靠疫苗拦住转移,有更多时间等待治愈的希望,到那时,“谈癌色变”可能真的会成为历史。
虽然这疫苗还要等临床试验过安全关,但光是“88%小鼠免患癌、能挡转移”这个结果,就够让人安心了,想想以后家里有癌症家族史的长辈,不用再频繁做筛查担惊受怕,打一针就能多层保障,这下再也不用怕“癌”找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