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肺开窍于鼻”“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开窍于鼻,藏精于肺”。鼻子是呼吸系统的大门,是肺气出入的门户。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主要依赖于肺气的作用,肺气调和,则鼻窍通利、嗅觉灵敏。若肺气失和,或外邪侵袭肺脏,多从鼻窍而入,可导致鼻塞流涕、嗅觉失灵等症状,而肺热壅盛则会有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等表现。可见肺与鼻紧密相关,肺部疾病可从鼻反映出来,治疗鼻的病变也常从肺入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鼻炎卯足了劲儿在鼻子上下功夫,鼻炎,自然是治不好的。清代御医黄元御认为打喷嚏、流鼻涕是肺里有寒气,肺肃降气机在体内运转不大灵光了,浊气降不下去。
鼻炎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鼻流清涕,一种是鼻流浊涕。
桔梗元参汤(鼻流清涕):桔梗9g,元参9g,杏仁9g,橘皮9g,法半夏9g,茯苓9g,生姜9g,甘草6g。
桔梗“舟楫之药”,载药上行,清透之气往上升的,元参是升的,润燥解毒,杏仁味苦,辛开苦降,它主要是降肺气。一升一降,意在调畅肺部气机。半夏、橘皮燥湿化痰。生姜散外寒,茯苓利水,甘草和茯苓一起守住中焦,顾护脾土,因为脾土生肺金。
五味石膏汤(鼻流浊涕,寒湿久入里化热):杏仁9g,桔梗9g,法半夏9g,茯苓9g,生姜9g,元参9g,五味子3g,生石膏9g。(去“甘草”加石膏清热,五味子补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