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鸡鸣散是绝奇方,利湿消肿响当当

发布时间:2023-08-02 阅读:1092

原创 宋爱军 

  经方因其药简力宏备受历代医家推崇,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并不意味着后世医方一无是处,相反,时方、验方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祖国医学的宝库,而且有时比经方的疗效更确切。我特别服膺伤寒大家刘渡舟的见解:“方虽有古、今之分,亦有同气连枝之义,都是我们伟大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应当兼收并蓄,使其古今相互补充,互相借鉴,因证制宜,把古、今之方,变成一个既有淳朴的古意,又有灵活的新态,且能切中病情一针见血地达成‘古今接轨’创举。”举例言之:

  郭某,男,80岁。患者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病史5年,近半月出现动则喘促,胸部闷痛,口干,腰酸,双下肢浮肿,大便偏稀,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细。方予桂附地黄汤合生脉饮、四君子汤等治疗3周,症情大为改善,但足肿未见减轻。改方予真武汤和五苓散等出入10余日,仍无效验。忽忆鸡鸣散乃消肿除湿之剂,遂处:生黄芪15克,人参10克,制附子(先煎)10克,白芍10克,炒白术15克,茯苓20克,苏叶(后下)15克,吴茱萸6克,桔梗6克,陈皮10克,木瓜15克,槟榔6克,生姜15克,三七10克,桂枝10克,补骨脂15克,杜仲20克。药仅4剂,肿消大半,继服2周,痊。

  又,郭某,女,54岁。“特发性水肿”病史2年,症见双下肢烂肿如泥,腰凉有钻风感,尿频,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白,舌底络脉怒张,脉弦、尺沉。先予真武汤和附子汤、五苓散治疗近2周,水肿略有减轻。去五苓散,合鸡鸣散:制附子(先煎)15克,干姜10克,生姜15克,白芍10克,苍术15克,茯苓20克,三七10克,益母草30克,苏叶(后下)10克,吴茱萸6克,陈皮15克,槟榔10克,桔梗6克,木瓜15克,仙灵脾20克。服药5剂,足肿大减,上方加减使用1月,浮肿消退。

  按:鸡鸣散出自南宋朱佐撰集的《类编朱氏集验医方》,方药组成槟榔、陈皮、木瓜、吴茱萸、桔梗、生姜和紫苏,原治脚气,《证治准绳》《中医大辞典》等大型医籍多有记载。但因我们的教科书中没有收录,故应用不广。据我所阅资料,当代医家焦树德曾以之去陈皮、生姜,加四妙散、茯苓、防己,名“足胻消肿汤”,治疗风寒湿邪流注于小腿、足踝而致两足及胻踝浮肿、胀痛、沉重、麻木,筋脉挛急,行走障碍等,包括西医诊断的下肢淋巴或静脉回流障碍等引起的足、踝、小腿下部肿胀疼痛。日本汉方医家浅田宗伯《勿误药室方函及口诀》中有一张叫“九味槟榔汤”的方子,由槟榔、厚朴、桂枝、陈皮、木香、苏叶、甘草、生姜、大黄(或去大黄,加吴茱萸、茯苓)组成,治疗“脚气肿满短气”,其间也可以看到鸡鸣散的影子。据考证,·王焘编撰的《外台秘要》已有“唐侍中疗苦脚气攻心此方甚散肿气极验。大槟榔七枚合子碎生姜各二两皮、吴萸、紫苏、木瓜各一两的记述,可能是本方的源头。

  我第一次知道这首方剂是从《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一书,其《湿证论》篇说:“余在临床,治疗水气腿肿,每以五苓散与防己黄芪汤取效,然有时也并不见效。而病人催促消肿,势如风火,急不可耐,往往使我无从措手足。就在这个时刻,使我想起了宋老推出的‘鸡鸣散’,治疗腿肿甚至肾囊也肿,疗效惊人,使我为之惊叹。”宋老即著名老中医宋孝志先生。当时由于我临证尚浅,不过是泛泛读过,并未多加留意。后来系统收集和学习到宋孝志的经验,见宋老将其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取效甚验,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以后比葫芦画瓢,居然多有奇中,不禁让人感叹名老中医的经验真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宝库,“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鸡鸣散的功效是行气化湿,宣化寒浊。清·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解释方义说:紫苏赤气香,通行气血,专散风毒,同生姜则去寒,同木瓜则收湿,佐以桔梗上焦之气,广皮开中焦之气,妙在吴茱萸泄降下逆,更妙在槟榔沉重性坠,诸药直达下焦,开之散之,泄之收之,俾毒邪不得上壅入腹冲心,而成危候。”近代李畴人《医方概要》说:“脚气之病,乃胃有湿痰积饮,肝胆之气不能升化而郁塞,下走三阴之络,致足肚胫中胀痛,故名脚气。南方地卑多湿,常有之。以紫苏、桔梗、陈皮开肺快气;槟榔、茱萸温肝降逆,下气最速;木瓜和肝通经;生姜温肺胃,下气化痰。此方乃疏肺金而制肝木,下气化气泄湿,温肝温胃而降逆者也。此病每甚于日暮阴盛之时,故于五更服之,趁阳升阴未逆之际则药力行而胀痛除也。”我认为本方的妙处就在于“疏肺金而制肝木”几个字。肺为水上之源,“通调水道”,桔梗、紫苏能够开宣肺气,肺气宣通,则正常发挥对机体水液的调节作用。木瓜、吴茱萸入走肝、胃经,可以温肝平肝而化湿和胃。全方有效地协调了金、木、土三者的关系,所以对以寒湿气滞为主的病证多奏奇效。

  鸡鸣散的临床应用以下肢肿胀无力、麻木冷痛或挛急,足痛不可忍受,发热恶寒,脘腹痞胀,胸闷泛恶等为辨证要点。现代治疗不仅用于功能性水肿、丝虫病象皮肿、慢性心力衰竭等症见浮肿者,还对以寒湿下注为特征的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膝关节炎、痛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安腿综合征等极具良效,对部分胃肠炎、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卵巢囊肿等病患也常有出人意料的效果。我每与经方联用,疗效益佳。兹举一例:

  杨某,女,38岁。双侧手指、手腕及两膝、足踝关节肿痛1年,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除上述关节病变外,左手中指和无名指轻度变形,有晨僵现象,遇风冷加剧,近2日发热,体温最高38.6℃,稍咳嗽,月经正常,时常便秘,小便可,舌质淡红,苔白,脉弦、尺沉。方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鸡鸣散加减:桂枝10克,白芍10克,知母10克,麻黄6克,防风15克,生白术30克,制附子(先煎)6克,炙甘草6克,杏仁12克,苏叶(后下)15克,吴茱萸6克,干姜10克,桔梗10克,陈皮15克,木瓜15克,槟榔10克。1周后复诊,诸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未发热,大便得通,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浮弦、尺部沉弱。继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阳和汤出入:麻黄10克,细辛6克,制附子(先煎)10克,炙甘草6克,鹿角霜30克,桂枝10克,炒白芥子10克,干姜10克,熟地20克,砂仁(后下)6克,独活10克,桑寄生30克,生白术15克,羌活10克,防风15克。以此治疗1月余,病趋稳定。



上一篇:耳鸣脑鸣相交替 风入九窍应注意

下一篇:一个顽固性头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