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王三虎治疗胆癌,胆息肉

发布时间:2023-08-05 阅读:1083

 包括胆囊癌及胆管癌。胆囊癌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为中上腹或右上腹疼痛,间歇性或持续性、钝痛或绞痛,进行性加重。腹痛可放射至右肩、背、胸等处。消瘦、黄疸,可有食欲不振、软弱、恶心和呕吐等。


晚期可出现右上腹扪及块物、肝大、发热和腹水。      

  胆管癌以进行性梗阻性黄疸为胆管癌的主要症状,常伴有皮肤瘙痒、上腹胀痛、发热、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


后期可出现肝脏肿大、脾肿大和腹水等。        

胆囊癌及胆管癌因早期诊断不易(八关骨脉诊可早期诊断),故预后差。

属于中医古籍的“黄疸”“黑疸”(跟诊王三虎 遇到一位黑疸,饮酒多,女)“胁痛”“积聚”“癥瘕”“虚劳”等范畴。     


   目前,胆癌是《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标准病名,由于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基本相同,应包括胆囊癌及胆管癌。


正如周学海在《读医随笔·卷四》所谓:“黑疸,乃女劳疸、谷疸、酒疸日久而成,是肾虚燥而脾湿热之所致也。肾恶燥而脾恶湿,肾燥必急需他脏之水精以分润之,适值脾湿有余,遂直吸受之,而不觉并其湿热之毒。而亦吸入矣。脾肾浊气,淫溢经脉,逐日饮食之新精,亦皆为浊气所变乱,全无清气挹注,周身血管,不得吐故纳新,遂发为晦暗之黑色矣。”病涉先后天之根本,故为危重之疾,但正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或能阻断其向恶化的方向发展,扭转败局,转危为安;或能带瘤生存,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一、病因病机        

胆囊癌及胆管癌的主要病因病机是:所愿不遂,情绪不畅,肝气郁结,气机疏泄不利;饮食不节,酗酒嗜辣,过度劳倦,或外受疫毒,损伤脾胃,导致脾虚湿停,日久化热,湿热郁结肝胆,胆汁外溢而为黄疸。

病程日久,渐成癥瘕。        

若又值肾阴亏虚,肾恶燥,肾阴虚则易吸受湿浊,湿热与阴虚相混,难分难解,阻滞气机,清气不能上充,血液流通不畅,则面色由暗逐渐变黑则成黑疸。       


 其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寒热胶结,湿热阻滞与阴虚内燥并见,病位在肝胆,病本在脾肾。


二.选方用药经验    

根据以上对胆囊癌及胆管癌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就以扶正祛邪为治则,从利肝胆、清湿热、健脾胃、化瘀血、滋肾阴、消癥瘕几方面治法入手。
    
    选方我以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茵陈蒿汤、茵陈术附汤、硝石矾石散为基础。
    
    组方体现补泻并用、燥润并用、寒热并用的思路。
    
    清热祛湿、利胆退黄常用栀子、大黄、猪苓、车前子、大腹皮、田基黄、垂盆草、茵陈、马蹄金等。
    
    健脾益肾则常用人参、茯苓、苍术、黄芪、薏米、熟地、山茱萸、补骨脂、鱼鳔、海马等,临床上尤其推崇人参,用量也大。消症抗癌常用鳖甲、穿山甲、生牡蛎、蟾皮、壁虎、冬凌草、石打穿等。
    
    活血化瘀则常用土鳖虫与水蛭


三、临床验案(一)        胆囊癌赵先生,48岁,广东深圳市人。2002年8月在北京活检确诊胆囊腺癌,失去手术机会。通过电话2002年9月始服用我开的中药(小柴胡汤加味),仍坚持正常工作。


 半年后大量注射白花蛇舌草注射液1个月,停用中药1个星期后,突发黄疸,伴全身肤色晦暗,乃于2003年3月31日专程赴西安就诊,入住第四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      

  初诊:面色黑黄晦暗,目黄明显,腹胀胁痛,恶心欲吐,食欲减退,偶发热,大便干,舌暗有瘀斑,苔中黄,脉弦。   

 辨为肝胆湿热郁结,胃寒瘀血兼有。  

  拟方为:柴胡12g,黄芩12g,半夏15g,人参12g,生姜6g,茯苓30g,白术20g,薏苡仁30g,冬凌草30g,金钱草30g,厚朴15g,枳实15g,桃仁12g,水红花子15g,花蕊石20g,莪术15g,土鳖虫10g,石见穿30g,蟾皮8g,壁虎4g,姜黄12g,郁金12g,海马3g,鳖甲30g,穿山甲15g,内金12g。        服用3剂后黄见退,效不更方,继服前方,服用2周后晦暗已不明显。2个多月后患者于6月下旬开始出现下肢浮肿,考虑肾虚水泛,因患者服药时间长,为固护脾胃而相对减少了药物用量,但主方未变,并逐步加入黄芪、干姜、肉桂等加重益气利水及温阳力度。        

至8月份患者自觉精神好转,纳食夜寐可,面黑减退,遂于2003年8月10日出院。    

出院后患者以腹胀、腹水、下肢浮肿为主症,遂在原方基础上加入麻黄破坚利水,一直服用到2003年11月5日,患者再次就诊,面黑较前减退,精神可,腹部略臌胀,下肢已无水肿,胃脘部疼痛,食眠一般,舌暗红,苔少,脉弦。   

 此时湿热渐退


按语    

用小柴胡汤治疗胆囊癌、肝癌等,还是有理论基础的。

小柴胡汤方后注就有“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之说。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也有:“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一条。清代名医缪仲淳有言曰:“熟读仲景书即秘方也”,此之谓乎?  


  五、临床验案(三)       

 胆管细胞癌,邱先生,71岁,广西柳江人。2005年9月22日初诊。其女代诉:咳血2个月。2005年8月经住院CT诊断胆管细胞癌。患者不愿进一步检查或手术,要求中医治疗。    目前已不咳血,疲倦乏力,饮食正常,无黄疸,二便调,眠可。    辨证:肝胆热毒成积。        治法:清肝泻火,利胆散结。    自拟软肝利胆汤。       

 处方:柴胡10g,黄芩12g,半夏12g,红参10g,田基黄30g,垂盆草30g,鳖甲30g,生牡蛎30g,穿山甲10g,丹皮10g,甘草10g。15剂,每日1剂,水煎服。2006年4月24日,第4诊,其女代诉:服用上方每个月15剂,稍感乏力,行动自如,食可,二便正常。上方加三棱12g,莪术12g。15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06年6月终因麻痹大意,懒于服药,2008年初病情加重,入院治疗2个月余离世。


按语       胆管细胞癌经用自拟软肝利胆汤治疗近1年多,起到了带瘤生存的作用。    自拟软肝利胆汤具有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恢复升降,通调三焦,疏肝保肝,利胆和胃等功能。    以往用于治疗肝癌、胆囊癌、胰腺癌等,疗效确切。    本案又为扩大治疗病种提供依据。



上一篇:一个古方,从根上切断湿气的来源!

下一篇:痹症类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