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抽痛
【病案】苏某,女,49岁。外阴及小腹向上抽痛,历时月余,日趋加重。近日来艰于入厕,蹲久则剧痛难忍。几经妇科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一年多来,月经三个月至半年一行,量少色暗,经临小腹胀痛,并伴轻度乳胀。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
【治则】理气解郁,养血舒肝。
【方药]熟地18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黄芩9克,川棟子9克,柴胡6克,川芎6克,白芥子6克,枳壳6克,炮姜3克。并用大粒食盐500克炒热后熨小腹,每晚1次。服药3剂,热熨2次后,痛势明显减轻,但仍腹胀。此气分药力不及,仍步原意·更拟下方,橘核15克,橘叶15克,白芍15克,合欢皮12克,川稼子12克,当归12克,郁金12克,小茴香9克,乌药9克,吴荣萸9克,陈皮9克,炒枳壳3克,肉桂3克,木香3克。用法同前。又服3剂,阴痛病除,腹胀止。
子夜外阴抽缩
【病案】周某,女,56岁。1984年4月14日诊。三天前凌晨1时左右,阴户收缩,拘紧内引,同时自觉心和双手也随之抽搐牵引,约三分钟后复常。以后每夜到时又发。而色白,舌淡,脉细弱。
[治则】温肝散寒。
【方药】吴英15克,当归12克,肉桂5克,党参15克,荔核15克,橘核15克,小茴香12克,乌药12克,艾叶12克,木瓜15克,甘草6克。1剂后诸症减轻,续服1剂痊愈。
外阴内缩症
【病案】魏某,女,45岁。1958年冬天气严寒,在农田干活,汗出减衣,回家后即感寒冷不适,晚饭未吃即入睡,以后特别寒冷,半夜发生抖额不已,继则手足厥冷,不能伸屈自然,小腹狗痛,恶心呕吐,约半小时之后突然感阴户收缩,拘紧内引,自觉阴户形成空洞,有冷气冲出,小便时出,汗出如洗,言语如常,身休疲惫,苔白润,脉微细。
【治则)温阳散寒,通和血脉。
【方药]当归24克,桂枝15克,细辛6克,木通9克,酒芍药15克,甘草9克,大枣10枚,生姜9克,吴茱萸9克,水煎,清酒总服,一日服3次。连服2剂阴缩止,手足厥回,病愈。以后未见复发。
[评析】外阴内缩症又称为缩阴症。缩阴症可发生在男子,也可发生在女子。发生在男子是阴茎向腹内缩入,又可称为缩阳症。缩阴症有的表现为乳房向胸部收缩,有的表现为阴户内缩,
阴蚀
【病案】刘某,女,32岁。阴痒三年,奇痒难忍,甚水,痛如火燎,坐卧不宁,夜不能寐。曾用抗过敏药,中药力汤及外洗方无效,多方求医,阴痒如故,阴部溃烂成片
【治则】清热利湿,解毒杀虫。
【方药!苦参20克,黄连10克,木通10克,菊花13草6克,泽泻20克,防风10克,玄参13克,荆芥10克,克,土茯苓15克,白藓皮15克,蜂房8克,苍术10克。剂,服药期间忌辛辣,节房事。服5剂阴痒减轻,蚀面至20剂痒止,阴蚀愈,又服10剂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见。
【评析阴蚀又名阴疮,多因湿热下注,郁久生虫,中,或湿热毒邪腐蚀肌肉,日久渍蚀而致。以往虽用龙胆类,多因用药偏于清热利湿,病重药轻,药不及病,故未愈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佐杀虫之剂,药中病机,故病愈。
阴挺
妇人子宫下脱,甚则挺出阴户之外者,称之"阴挺病机是气虚下陷,肾虚不固,或多产,难产,产时用力致胞络损伤,不能提摄子宫所致。现代医学称"子宫脱垂。
1、用醋半蛊,冷水少半盅。混合后洗患部,每日洗洗必缩。主治子宫脱垂。
2、升麻24克,党参36克。水煎服。主治子宫脱垂
3、升麻12克、黄芪15克。水煎服。主治子宫脱垂4、取蓖麻子25粒,捣烂如泥。贴于脐下3.3厘米米处,待子宫收缩后取下。主治生产时子宫脱垂。
同房发热症
【病案】阎某,女,26岁。1984年2月19日就诊。婚后三年,每次房事后发热,热度在38~39℃之间,持续约1~2小时,不服用任何药物热度可自退。婚后不孕,月经正常,多次检查未见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则】泻火养阴。
【方药】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柴胡10克,当归15克,玄参15克,泽泻10克,丹皮15克,何首乌15克,蝉蜕20克。服3剂药后同房发热即止,停药一周复发如故,再原方进服3剂同房发热又止,不久即怀孕。1985年生一女孩,健康,二年来夫妇性生活正常,无发热。
卵巢囊肿、输卵管积水【病案】唐某,女,35岁。1970年6月20日初诊。结婚十年未孕,半年来小腹隐痛,腰酸痛,带下增多,色黄有味,经医院检查:诊断为右侧卵巢囊肿(5x5x6厘米),左侧输卵管积水(4x3x3厘米),曾嘱其手术,患者不同意。患者平时胃纳不佳,心烦易怒,苔白腻、舌质红,脉沉弦。【治则】清热利湿,行气豁痰。【方药】瞿麦12克,篇蓄9克,木通3克,车前子9克,滑石15克,黄芩9克,乌药9克,草薢12克,半夏9克,蒙石15克,木香3克,砂仁6克。服药15剂后,自觉腰痛腹痛减轻。按上方5剂量做成蜜丸,每丸9克,日服2丸。一月后检在卵巢囊肿已消失,左侧输卵管积水呈条索状增厚。上方加茯苓9克,继服20剂,另用5剂做成蜜丸,服法同上,以巩固疗效。1972年7月复查一切情况良好,妇科检查,附件阴性。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辩证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