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癜性肾炎属中医"肌衄"、"尿血"范畴,病机以风热毒邪侵袭为主,日久可致气阴两虚。临床分四型论治:1.风热型(过敏型)用防风、蝉蜕等祛风抗敏;2.胃热型宜清胃化浊(如鸡内金、焦三仙);3.火毒型需凉血解毒(水牛角、金银花);4.血瘀型当活血化瘀(丹参、益母草)改善肾循环。治疗需注意:急性期重在清热凉血,慢性期兼顾益气养阴;避免过敏原,配合饮食调养。全程需监测尿液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冉雪峰 脱敏消癜汤
方药:艾叶9g,乌梅9g,阿胶(烊)9g,槐米9g,当归9g,金银花9g,甘草9g,生大黄6~9g,黄芪15g,滑石15g,猪苓9g,泽泻9g,车前子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脱敏消癜,补血止血。
加减:出现全身反应、发热者,加生地黄15g、连翘9g、牡丹皮9g、紫草9g;出现胃肠道反应、脐周下腹疼痛者,加厚朴、枳壳、川楝子、黄柏各9g;关节肿胀、有浆液性渗出、行动困难者,加汉防己、秦艽、牛膝、鸡血藤、延胡索各9g;出现惊厥者,加水牛角50g,白僵蚕、钩藤、天竺黄各9g。

2.王洪忠 三草楂黄汤
方药:生地黄10g,大黄12g,生山楂30g,鹿衔草12g,紫草15g,防风10g,甘草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疏风清热,行淤解毒。
加减:风热内盛兼咽痛重者,加蝉蜕、玄参、山豆根;热伏营血、紫癜致密经久不消者,加牡丹皮、赤芍药;血尿明显者,加白茅根、旱莲草;腹痛兼便血者,加白芍药、焦大黄;气虚倦怠乏力者,加太子参、冬虫夏草、黄芪;阴虚明显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热象明显者,加白花蛇舌草、败酱草。

3.王鹏飞 青紫汤
方药:青黛3g,紫草9g,白及9g,乳香6g,泽兰15g,泽泻30g,益母草15g,生山楂15g,生山药15g,凤尾草10g,倒扣草9g,生地黄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清热凉血,治肾护阴。
加减:症轻而兼表证者,加金银花9g、板蓝根12g、白芷6g、焦山栀子9g;气营热重者,去乳香,加寒水石15g、牡丹皮9g、犀角粉(冲)0.5g、玄参9g、生地黄12g;大便色呈柏油样、紫癜色淡者,加伏龙肝15g、干姜5g、阿胶珠9g、黄芪15g、黄精9g。

4.王季儒 滋阴降火汤
方药:生地黄30g,鲜茅根30g,牡丹皮10g,知母10g,黄柏10g,山栀子炭10g,仙鹤草15g,大青叶15g,茜草12g,大蓟12g,小蓟12g,牛角1.5g(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加减:大便潜血,加海螵蛸12g,五倍子10g,三七、白及各3g(研末,冲服)。

5.王祉然 清荣饮
方药:槐米25g,生地榆15g,白茅根20g,白芍药、玄参各15g,金银花、生地黄各20g,大枣20枚,鸡内金15g,焦三仙各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清胃降火,滋阴补虚

6.魏佑莲 桃红四物汤加减
方药:赤芍药15g,红花、桃仁、川芎、生地黄、鸡血藤各10g,木香3~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早晚分服。
功效:活血化淤,凉血通络。
加减:热毒炽盛者,加水牛角、金银花、牡丹皮;皮肤紫癜反复发作者,加地肤子、蝉蜕;关节肿痛甚者,加牛膝、防风;腹痛甚者,加元胡、木香、陈皮;便血者,加地榆炭、侧柏炭;蛋白尿、血尿明显者,加益母草、白茅根。病至后期,兼有肾气虚衰表现,再合六味地黄汤。

7.时毓民 芪芩三草汤
方药:生黄芪12~15g,黄芩、旱莲草、茜草、生地榆、小蓟、白术各9g,白花蛇舌草30g,琥珀屑(吞服)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两次分服。
功效:益气健脾,凉血止血。
加减:阳虚,加补骨脂、菟丝子各12g;感冒,加金银花、连翘各9g。若阴虚者,加生地黄、玄参各9g。

8.张君消 斑愈肾剂
方药:生地黄150g,牡丹皮200g,紫草200g,丹参200g,白茅根350g,黄芪300g。
用法:上药组成复方合剂,每100ml含生药量180g。小于5岁,每次50ml;5~10岁,每次服70ml;大于10岁,每次100ml。每日2次,早晚口服,1周服6天,停药1天。肾炎型,1个月为1个疗程;肾病型,3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益气活血化淤。

9.程恋乡 化斑汤
方药:水牛角15g,金银花、生地黄、丹参、阿胶(烊)各12g,连翘、玄参、牡丹皮各10g,紫草、大青叶、生甘草各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加减:热重,加山栀子6g、黄连3g;腹痛,加延胡索10g、生白芍药12g;血尿,加仙鹤草15g、小蓟10g、白茅根20g;皮肤瘙痒,加荆芥6g、蝉蜕5g;病久,去金银花、连翘、大青叶,加黄芪20g、党参10g、白术10g、怀山药12g。

10.刘惠民 鲫鱼方
方药:鲫鱼1条,苍术24g,白术24g,青盐36g。
用法:鲫鱼去鳞及内脏,把苍术、白术、青盐放鱼腹中,焙干,研细粉,装瓶备用,吃饭服少许代盐用。
功效:燥湿健脾,利尿消肿。

11.石效平 丹芍归草汤
方药:丹参15g,赤芍药15g,红花12g,当归15,川芎10g,益母草15g,茜草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
功效:活血化淤。
加减:血热,加小蓟、白茅根;气虚,加黄芪、茯苓;阴虚,加旱莲草、女贞子。

12.王庆显 桃核承气汤加味
方药:桃仁15g,大黄(后下)10g,桂枝15g,黄芩10g,柴胡15g,白芍药15g,紫草15g,芒硝(冲服)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口服。
功效:活血化淤。

13.游开泓 茜草消风汤
方药:茜草30g,阿胶、紫草、侧柏叶、生地黄、牡丹皮、赤芍药、防风、地肤子、益母草、苦参各10g,红枣1枚,蝉蜕、甘草各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加减:发热咽痛,加连翘、山豆根、牛蒡子;腹痛,加木香、白芍药、延胡索;血尿,加白茅根、大蓟、小蓟;蛋白尿明显,加草薛、莲藕须、姜黄;小便涩痛,加蒲公英、石韦、瞿麦;便血或鼻衄,加水牛角、生地榆、槐花。

14.王心好 连紫化斑汤
方药:连翘20g,紫草12g,生地黄12g,牡丹皮10g,山栀子10g,旱莲草30g,赤芍药10g,丹参12g,白茅根30g,三七3g(研面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加减:初起兼表加金银花30g、板蓝根15g;紫癜密集或呈大片状、热在阳明,加生石膏15g、犀角粉(冲服)1~3g、黄连6g;血尿,加仙鹤草15g、小蓟15g、阿胶(烊)10g;浮肿较重者,加益母草30g、炒山药15g、车前草30g;若紫癜反复出现、经久不愈者,为脾不统血,上方去广三七、赤芍药、山栀子,加黄芪15g、党参12g、阿胶珠10g。

15.祝谌予 脱敏煎
方药:银柴胡、乌梅、五味子各10~15g,防风6~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煎混合,分2次服。
功效:养阴增液,祛风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