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带状疱疹(蛇盘疮)外用、内服特效专方

发布时间:2025-05-22 阅读:258
原创远古铃声远古铃声

带状疱疹,中医称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盘疮”。早期可有轻度乏力、头痛、低热等症状,也可无症状;后期通常皮肤出现红色成簇疱疹,并伴有刺痛、痒痛或烧灼样疼痛。西医没有特效疗法,抗病毒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现录中医外用、内服治疗带状疱疹特效方二则,收藏备用。


1、外用方:“二味拔毒散


组成:白矾,雄黄各等分,研为细末,凉开水调涂,一日数次。


此方源于《医宗金鉴》,称此散治风湿诸疮、红肿痛痒、疥痱等疾甚效,用鹅翎轻扫患处,痛痒自止,红肿即消。


此方民间中医郭永来先生屡验于临床,其效甚速。他在自己的医集《杏林集叶》首页写到:“1995 - 1996年,我在皮防站,共治疗近二十名带状疱疹,其中数例症状都很重,用此药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并举例:1988年,患者常某,女,43岁;1993年,丛某,女,50岁;葛某,男,15岁,症状更重,前胸、后背、上臂大片疱疹,火灼样疼痛,都用此方治愈。但如治疗不及时,已经形成较大面积疱疹和溃疡者,应结合其他疗法(比如西医的常规疗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十几年的应用来看,如果在初起阶段就用此药,基本上可以不必配用其他药物治愈。”


附:奇效疱疹散


雄黄3克,枯矾9克,冰片3克,青黛12克。


上药共研细粉。取阿昔洛韦乳膏一支,挤入容器内,加入“疱疹散”适量调匀即可。用时涂于疱疹处,验之临床疗效奇佳。


此方源于中医付济华的家藏方书,原本秘而不传,后因皈依佛门而公之于众。此方由二味拔毒散演变而来,从药物构成看也是一个不错的治疗方剂。


2、内服方:“瓜蒌红花散”


组成:全瓜蒌30克,甘草10克,红花6克。


凡遇此证,概以此方投之,无一例不效,轻者二三日,重者四五日,皆愈。亦内服、外用同时进行。


此方源于邹孟城老中医所著《三十年临证研探录》一书。邹老曰:“余得此方,喜不自禁。时恰逢疱疹流行,于数日内接治五六人,无论证之轻重,皆以上方加板蓝根15g,全瓜蒌重者30g,轻者15g,中者21 - 24g,其收效甚速,真可谓之神矣。轻者二三日,重者四五日,率皆痊可。后凡遇此证者,概以此方投之,无一例不效者。余所治病例中,病灶面积最大者几达胸部之半,理疗一月未愈,服上方一周即退净。而其得效之迟速,与瓜蒌用量极有关系,故凡体质壮实者,瓜蒌用量宜适当加重,药后若轻泻两次,则见效尤速……”。


作者按:“瓜蒌红花散”作为治疗带状疱疹的专病专方,现在一般大夫临床多有使用。对于一般情况的带状疱疹,这二方基本可以治愈,且速效,不留后遗症。但遇特殊情况,则需在辩证的基础上化裁用药,遇阳证者辅以清热解毒;疱疹色黄者辅以健脾祛湿;阴证者辅以扶阳托毒,以此应对复杂病情则无虞矣。


附:张存悌老师应用“瓜蒌红花散”治疗带状疱疹验案三则


1. 某女,48岁。201153日初诊:患带状疱疹2天,发布于左胁三五片,色红成簇,灼热疼痛,无汗,余无异常。舌淡胖润,苔薄白,脉滑数而软,右关沉。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瓜蒌红花散试治。


麻黄10克,细辛10克,附子25克,瓜蒌30克,红花10克,连翘20克,甘草10克,7剂。5剂痊愈。


2. 某女,50岁。2012127日初诊:左臂带状疱疹成簇如巴掌大,灼热而痛4天,形胖,无汗。舌暗赤胖润、脉右弦滑寸弱,左沉滑。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瓜蒌红花散投之。


麻黄10克,细辛10克,附子30克,瓜蒌30克,红花10克,炙甘草15克,土茯苓30克,5剂。服药后汗出,疱疹明显好转,5剂痊愈。


3. 某男,81岁。2011730日初诊:患带状疱疹一周,发于右胁五六处,疹如粟米,成片成簇,色红,灼热疼痛,连及右腋,汗多,尿频,素有前列腺增生。舌略紫胖润,苔薄白,脉左浮弦而软,右弦寸弱。拟真武汤和瓜蒌红花散投治。


附子30克,白术30克,茯苓30克,白芍25克,瓜蒌30克,红花10克,白芷15克,薏苡仁30克,甘草15克,生姜10片,大枣10个。7剂痊愈。


作者按:以上三例均合瓜蒌红花散化裁,张师见舌脉呈阳虚之象,以此辩证,以麻附辛、真武汤以治本,瓜蒌红花散以治标,标本兼治,均获佳效,此火神派手法,确是眼界独到,高人一筹。时医见此“肿痛火形”一般按肝火论治,常用龙胆泻肝汤之类化裁,若治此阳虚类则误矣,读者当细心体会。


本文处方源自《杏林集叶》郭永来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3页;医案源自《火神派精华:阴火证治》张存悌等主编,第208页。


上一篇:国医大师治疗转氨酶升高方

下一篇:中医散结“五虎将”:牡蛎、浙贝、猫爪草、夏枯草、山慈菇的妙用与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