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伴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局限于腰骶部附近。在腰稚4~5、腰椎5~骶椎1或腰稚3~4棘突一侧和棘突间有局限性深压痛,并向患侧下肢放射。坐骨神经痛常为单侧,当椎间盘突出较大或位于椎管中央时,可为双侧疼痛。疼痛沿大腿后侧向下放射至小腿外侧、足跟部或足背外侧。活动多、久站或久坐、或咳嗽,喷嚏、排便等腹压增高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可减轻,但容易在轻微损伤后复发,每年可发作2~3次,也可于数年后复发。复发后再经非手术治疗又可好转。不发作时可无任何症状。
祖国医学对本病有比较深刻和全面的描述。认为本病乃本虚而标实。感受风寒湿外邪者,其证多实,发病多急;由于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虚,发病多线。《景岳全书·腰痛篇》曰:“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遇阴雨或坐痛而重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及喜寒而恶热者热也;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当辩其所因而治之。”根据祖国医学理论,一般将本病分为寒湿腰痛、湿热腰痛、廉血腰痛、肾虚腰痛四类而予以辨证施治,但临证往往虚实夹杂,症候复杂,但总以肾虚为本,祛邪为标,方能治之有效。
1.核 归 丸
【功能主治】功能补肾活血,理气止痛。主治椎间盘突出症。
【处方组成】核桃仁210克、黑芝麻210克,杜仲60克,川续断30克、骨碎补45克、木瓜30克、菟丝子60克,玄胡30克,香附15克、当归60克,诸药碾碎,混匀,加入炼蜜250克成丸,每丸7克。服法,每日2次,每次服1丸,取黄酒20毫升送下,连服100丸为1疗程。
【临床疗效】治疗腰突症15例。年龄14~51岁,病程1~14年。结果痊愈14例,显效1例。随访5~10年,均未见复发。
【按 语】腰为肾之府,故景岳曰:“腰痛者肾虚十之八九。”本方用核桃仁、黑芝麻、杜仲、续断等补肾壮骨;骨碎补破血化瘀;当归养血活血;玄胡、香附行气舒筋;菟丝子、木瓜养血柔筋,除寒祛湿。
2.复方马钱子散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祛风,消肿散结,通络止痛。主治坐骨神经痛。
【处方组成】地鳖虫、川牛膝、甘草、麻黄、乳香、没药.全蝎、僵蚕,苍术各720克,生马钱子6000克。将生马钱子置热锅中,加水适量,慢火煮沸,8小时后取出,剥去外皮,全部药物粉碎后过筛成末,混合分装成胶囊,每粒含散剂0.25±0.05克。
【临床疗效】治疗40例,痊愈24例(60%),显著进步10例(25%),进步4例(10%),无效2例,其中随访2年以上者25例。有效率达95%。
【按 语】本方乃民间治疗腰腿痛之验方。方中马钱子通经活血,祛风止痛为主药;乳香、没药、全蝎、地鳖虫搜风通络止痛;麻黄,僵蚕,苍术、牛膝祛风燥湿,强腰膝。
3.蝎 蛇 散
【功能主治】功能搜风通络,除痹止痛。主治坐骨神经痛。
【处方组成】祁蛇(或乌梢蛇)10克,蜈蚣10克、全蝎1克焙干研成粉。上药等分成8包,首日上下午各服1包,继之每日上午服1包,7日为1疗程。
【临床疗效】应用54例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经痛患者,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病程3个月~4年。一般治疗2个疗程。结果经过长期观察随访,均获得满意疗效,治疗期间停服其它药物。
【按 语】方中祁蛇祛风通络,定痉止痛,能“内走脏腑,外达皮肤”,故凡痹痛外风留于人体者,皆能除之;全蝎活络止痛;蜈蚣息风止痉;三药合用,对坐骨神经痛而致下肢麻痹、脉络拘急、疼痛难行者,有较满意之疗效。
4.坐骨神经止痛汤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活血祛瘀,搜风通络止痛。主治坐骨神经痛。
【处方组成】黄芪3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防风15克乌蛇12克、玉米20克、蜈蚣2条、细辛6克,甘草6克,水煎服。外用温经通络散:麦麸粉1000克、食盐500克、花椒100克、食醋50克、黄酒50克。麦麸粉、食盐加轧碎的花椒共研末,炒黄,加入食醋、黄酒,装入布袋内,趁热(约60℃)外敷疼痛部位,每日1次。
【临床疗效】治疗30例,服药最多者65剂,最少者14剂,平均服药31剂。结果痊愈23例,基本痊愈4例,显效2例,无效1例。
【按 语】方中黄芪、当归、赤芍益气活血祛瘀,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痛止;羌独活、防风、乌蛇、蜈蚣、细辛搜风通络除痹,风湿既除,痹痛自止;玉米,甘草调合诸药,以缓虫类药之峻猛,诸药合用,再辅以外用药温经散寒,则疗效更佳矣。
5.通经止痛汤
【功能主治】功能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主治坐骨神经痛。
【处方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木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水煎服。连服3天为1疗程。
【辨证加减】急性发作者加川牛膝15克:慢性者加牛膝15克: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白芍60克:热重者加忍冬藤35克;偏寒者加制川乌15克,减黄柏,龙胆草之用量;湿重者加苡仁30克、通草6克;下肢麻木者加全蝎6克(研末吞服);腰痛者加杜仲10克、续断30克;患肢曲伸不利者加木瓜15克。
【临床疗效】治疗53例,平均治疗2个疗程以上。结果痊愈者38例,显效者6例,有效者7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6.22%。
【按 语】本病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缘由风寒湿气侵、肌肤,流注经络,则津液为之浊滞,气血周流不畅而致血停为瘀,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通道,营卫失其流畅,故经络走行麻木疼痛,屈伸不利,活动受限。治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之法。方中威灵仙,羌活、独活,木防已、桂枝通经活络;南星燥湿活络祛风;桃仁、红花、元胡以化经络中之痰,血行风灭以止痛:白芷行营卫;少佐黄柏、龙胆草既能疏通下焦湿热,又能缓风药之燥;苍术健脾燥湿,绝痰湿生化之源;神曲消食和中,蠲痹而不伤胃腑。合而用之,则祛风、燥湿、涤痰、清热、通络诸法俱存,祛邪而又不伤正。
6.缓急阳和汤
【功能主治】功能温经散寒,柔肝养血,活络止痛。主治虚寒型坐骨神经痛。
【处方组成】桂枝10克、麻黄9克、木瓜15克,当归15克、牛膝15克、白芍15克、白芥子15克、甘草8克、制川乌6克、制草乌6克、首乌30克,熟地30克,鹿角胶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畏寒甚加黄芪、炮姜;瘀血明显加乳香、没药、红花、桃仁;瘀阻经络加蜈蚣、露蜂房;肌肉萎缩去辛燥耗散之麻黄、白芥子,制川乌、制草乌,合四君子汤加淮山药、龟版。
【临床疗效】治疗38例,结果治愈17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
【按 语】本方以阳和汤加减而成,去原方中之炮姜、肉桂,因其温峻内守难达病所;取麻黄、桂枝功专散寒;加牛膝引药下行:增制川、草乌合白芥子祛痰开结,散寒止痛;首乌配鹿角胶补益肝肾;当归合熟地养血柔肝;白芍,木瓜、甘草酸甘化阴,有柔肝舒筋之妙。故全方具有温而不燥、通用不伤、补而不滞、柔而不凝的优点,从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7.芪归地龙汤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化瘀,温经通络。主治坐骨神经痛。
【处方组成】生黄芪50克、归尾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9克、红花9克、地龙9克,水煎服。10天为1疗程。
【辨证加减】风寒湿型加桂枝10克、僵蚕9克、五加皮15克川牛膝12克、制马钱子2克;热郁阻络型加知母15克、黄柏1克、秦艽15克川牛膝12克、制马钱子2克。瘀血阻络型加骨碎补15克、川牛膝12克、制马钱子2克、丝瓜络12克。
【临床疗效】治疗31例,服药最少1个疗程,最多3个疗程。结果痊愈15例,显效6例,好转10例。
【按 语】方中重用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配归尾活血,有瘀去而不伤好血之妙;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再临症辨证加味,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诸症自可渐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