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发病高峰在20~40岁之间,男女发病之比为 1.4~3.7:1,其发病占肿瘤性疾病的3%~8%,多属于中医“石疽”、“失荣”、“阴疽”、“恶核”、“瘰疬”等病范畴。恶性淋巴瘤中以霍奇金病较多,淋巴肉瘤次之,网织细胞瘤更次之,本病多见于颈部,其次为腋下、腹腔等部位。
病因: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邪毒内结,或风毒血燥,寒痰凝滞,或忧思喜怒,肝气郁结,郁久生痰,化火及气滞血瘀;或肝肾阴虚,虚火燔炎,灼津为痰,痰瘀互阻,结聚成块而成。正虚为本,痰瘀为标,本虚标实,日久耗伤气血,发为败症。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机体免疫功能损害或缺陷、长期反复感染、某些物理、化学因素长期刺激以及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
症状: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最多见,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以后逐渐蔓延,一般无痛,中等硬度,但坚韧。早期分散,后期可融合成大块,侵犯皮肤而出现破溃。晚期多伴有发热、盗汗、皮肤瘙痒、消瘦、乏力等全身非特异性症状,甚则贫血、恶病质,若转移,则伴有受累器官组织等的相应症状。
方剂仅供参考学习,治疗请咨询专业医疗机构。
1.雄黄消肿丸
【组成】轻粉2.1克,月石15克,白硇砂15克,苏合油15克,硼砂15克,白及15克,血竭30克,枯矾30克,雄黄30克,全蝎30克,蜈蚣30克,生水蛭30克,乳香60克,朱砂60克,天花粉6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10丸,一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解毒消肿、活血化瘀。
【主治】恶性淋巴瘤。
【附记】引自胡熙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天津市虹桥区第一防治院方。经治4例,3例效果显著。本方着眼于攻邪抗癌。邪去正安,故连服6个月未见毒性反应。又一方依本方加没药60克。余同上。
2.麝香独角莲散
【组成】麝香、独角莲,按照1:100比例配制。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散,加适量水后,滴入少许食醋,调和成糊状,敷在肿块上,覆盖面以超出肿块边缘为度,然后用敷料、绷带或胶布固定。每周1~2次。若肿块大于2厘米×2厘米以上者,宜先行放疗,待肿块回收至基底部,再敷上药。
【功能】解毒、活血。
【主治】恶性淋巴瘤。
【加减】外用麝香独角莲散同时,应内服益气养阴、化痰散结、解毒消瘀方[药用太子参、茯苓、天葵子、夏枯草、莪术各15克,黄芪、丹参各30克,麦门冬、昆布各12克,僵蚕、浙贝母、黄药子各10克,山慈菇、天花粉各12克,甘草6克,生牡蛎(先煎)20克;每日同服西黄丸6克(分2次服),消瘤丸9克(分3次服]。
【附记】引自(中国医药学报)易菊清方。屡用效佳。
3.软坚散结丸
【组咸】生地黄24克,赤芍药24克,丹皮18克,当归12克,丹参24克,桃仁12克,夏枯草15克,土贝母12克,山甲珠6克,积壳9克,猪苓24克,清半夏12克,南星12克,连翘12克,蜈蚣2条,云茯苓15克,麦门冬24克,生龙骨45克,生牡蛎45克,甘草6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水泛为丸,如栖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取10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或每日1剂,水煎服(其中龙、牡先煎,蜈蚣研末分冲)。
【功能】理气散结、清热化痰、兼以养阴。
【主治】恶性淋巴瘤。症见颌下淋巴结肿大,质硬,压痛,推之不移,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附记】引自《中医杂志》唐由君方。屡用效佳。
4.消癌片
【组成】半枝莲500克,夏枯草500克,玄参500克,连翘500克,山慈菇500克,金银花500克,生牡蛎500克,鹅不食草250克,儿茶250克,昆布250克,海藻250克,紫草250克。
【制法】片剂。上药除山慈菇、儿茶外,余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浸膏状,再将山慈菇、儿茶共研成细末,和适量淀粉,掺入浸膏内,搅拌均匀,低温干燥,研成细末,按湿法制成颗粒,千燥,整粒,加适量硬脂酸铁和匀,压制成片,每片重0.5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4片,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连股1~3个月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主治】恶性淋巴瘤。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5.银莲散
【组成】半枝莲500克,金银花250克,野菊花250克,夏枯草250克,山甲15克,大蓟15克,小蓟15克,丹皮6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取9克,每日服3次,开水冲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主治】恶性淋巴瘤。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6.蛇六谷口服液
【组成】蛇六谷200克,泽漆20克,蒲公英20克,蛇莓20克,草河车20克,海藻20克,昆布20克,地龙20克,黄药子50克,生牡蛎50克,夏枯草50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5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股20毫升,每日服2次。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主治】恶性淋巴瘤。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7.加减阳和散
【组成】熟地黄30克,肉桂3克,甘草3克,麻黄15克,炮姜15克,鹿角胶9克,半夏9克,白芥子(炒)5克,陈皮6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克,每日服2~3次,开水冲服。1个月为1疗程。或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温阳、化痰、祛瘀。
【主治】恶性淋巴瘤,寒痰凝滞型。症见畏寒面白,形瘦疲惫,纳少口淡,溲清便溏,舌淡红,脉濡缓。
【加减】肿瘤大者,加服小金丹1粒(打碎,用陈酒温化,临睡前服)。
【附记】引自《上海中医药杂志》庄芝华方。屡用效佳。
8.化痰散结散
【组成】生牡蛎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蛇果草30克,蛇六谷30克,首乌藤30克,土贝母9克,元参9克,山慈菇9克,夏枯草15克,海藻1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克,每日服2~3次,开水冲服。1个月为1疗程。或每日1剂,水煎服(其中牡蛎、蛇六谷先煎1小时)。
【功能】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恶性淋巴瘤,痰热蕴结型、症见口干渴,发热,溲短,便结,苔腻,脉滑数者。
【加减】痰多,加竹沥、半夏各9克;发热,加荆芥5克,薄荷3克。
【附记】引自《上海中医药杂志》庄芝华方。屡用效佳。
9.雄乳丸
【组成】雄黄9克,乳香4.5克,没药4.5克,石膏3克,甲珠4.5克,蜈蚣3大条,血竭4.5克,全蝎9克,蜗牛6克,轻粉1.5克,朱砂6克,白芷3克,冰片6克,蟾酥6克,硼砂6克,麝香0.3克,大黄9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日服5~8丸,饭后顿服,温开水送下。
【功能】清热活血、解毒抗癌。
【主治】恶性淋巴瘤。
【加减】同时还要配服汤剂,药用银花15克,赤芍药15克,连翘9克,蒲公英15克,玄参15克,紫花地丁12克,夏枯草12克,蚤休12克,土贝母9克,天葵子12克,昆布12克,海藻15克,山慈菇12克,丹皮12克,郁金12克,生牡蛎15克,丹参15克,生苡仁30克,天南星6克。每日1剂,水煎服。功能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与丸剂配服,疗效颇佳。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易菊清方。屡用效佳。
10.双槐轻桃丸
【组成】轻粉30克,桃仁10克,川黄连10克,槐角10克,槐花10克,杏仁10克,连翘10克,蜂房12克,川军1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水泛为丸,如绿豆大,瞒干,贮点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3克,每日服5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拔毒通腑、活血解毒。
【主治】恶性淋巴瘤,十二指肠淋巴肉瘤,胃淋巴肉细。
【加减】还要同时配服汤剂,药用桂枝10克,干姜30克,附子30克,马药10克,小茴香20克,熟地黄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升麻10克,二丑30克,槟榔30克,川军15克,元胡粉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功能温里化瘀,通腑泄浊。与丸剂配服,效果顾佳。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孙秉严方,屡用效佳。本方适用于恶性淋巴瘤证属虚寒夹瘀毒患者。
11.江南口服液
【组成】望江南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夏枯草30克,海藻30克,社蛎30克,野菊花30克,白茅藤30克,紫丹参30克,王不留行12克,全瓜蒌30克,昆布15克,淮山药15克,桃仁9克,南沙参12克,蜂房12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3次,同时配服小金片10片分2次吞服:天龙片分3次吞服。
【功能】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清热解毒。
【主治】淋巴癌,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刘嘉湘方。用本方治疗淋巴癌4例,临床治愈2例,有效1例,无效1例。
12.化瘤散
【组成】川芎15克,丹参15克,柴胡15克,香附15克,地鳖虫15克,甘草15克,当归20克,炮山甲20克,生地黄80克,赤芍药25克,荆芥炭18克,茜草根18克,羚羊角3克,川黄连12克,黄芩12克,山慈菇30克,丹皮45克,侧柏叶4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调服。
【功能】活血化森、疏肝解郁、凉血清热。
【主治】淋巴管瘤。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13.蛇莲口服液
【组成】白花蛇舌草100克,夏枯草60克,山楂50克,半枝莲30克,半边莲30克,首乌30克,鳖甲30克,丹皮30克,党参30克,生薏苡仁25克,生地黄20克,白术20克,白芍药20克,女贞子20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滋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5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软坚。
【主治】急性淋巴瘤。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屡用效佳。
14.龙贝散
【组成】天龙6克,浙贝母9克,青皮9克,陈皮9克,茯苓24克,姜半夏12克,当归12克,瓜蒌12克,炙甘草6克,桔梗6克,水红花子25克,黄药子25克,八月扎15克,川厚朴1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15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解毒抗癌、化痰散结。
【主治】恶性淋巴瘤。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15.三参银蛇丸
【组成】沙参15克,玄参15克,丹参15克,牡蛎15克,山慈菇15克,蒲公英15克,金银花15克,枸杞子15克,赤芍药15克,七叶一枝花15克,天葵子15克,大贝母12克,紫花地丁12克,板蓝根12克,射干12克,丹皮9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日第,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10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清热养阴、解毒散结。
【主治】恶性淋巴瘤。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16.猫莲口服液
【组成】半枝莲30克,半边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猫爪草30克,猫人参30克,夏枯草9克,当归9克,木瓜12克,橘红12克,丹参15克,生苡仁15克,红枣15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蔡、利湿健脾。
【主治】恶性淋巴瘤。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屡用效佳。
17.消瘤散
【组成】白花蛇舌草30~90克,山慈菇15~30克,三棱15~30克,莪术15~30克,炒白术15~30克,僵蚕30克,夏枯草30克,昆布30~60克,煅牡蛎30~60克,煅瓦楞30~60克,炮山甲9~15克,黄药子9~15克,全蝎6~12克,生甘草6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或制成丸剂。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或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破瘀解毒、软坚散结。
【主治】恶性淋巴痼。症见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下、腹股间淋巴结肿大为主,质硬,伴有不规则、间断性发热,苔薄黄。脉细数。
【加减】偏寒加姜、桂、附:偏热加狗舌草、天葵子;气虚加黄芪、党参:血虚加当归、紫河车;胃阴虚加石斛、麦门冬、玉竹;肝肾阴虚加龟甲、鳖甲、生地黄、枸杞子;实热加生石膏、知母、黄芩、川军。同时在肿块处配合外敷独角莲或干蟾皮。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陈林才方。屡用效佳。
18.三花二冬丸
【组成】金银花10克,丹皮10克,麦门冬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天门冬30克,白花藤30克,丹参15克,绞股蓝15克,葛根15克,太子参15克,石斛12克,黄芩9克,大黄9克,干瓜蒌25克,生地黄1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晤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
1个月为1疗程。或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清热养阴、活血解毒。
【主治】恶性淋巴瘤。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19.双金鳖甲散
【组成】郁金15克,枳壳15克,白术15克,柴胡15克,五灵脂15克,红花15克,鸡内金15克,茯芩15克,杭白芍15克,丹参50克,生牡蛎50克,鳖甲25克,木香10克,砂仁壳10克,甘草7.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联9~15克,每日服2次,开水冲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主治】恶性淋巴瘤。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20.扶正丸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当归、杭芍、菟丝子、枸杞子、阿胶、首乌、女贞子、鸡血藤、太子参各15~2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缩,和匀,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养血育阴、扶正抗癌。
【主治】恶性淋巴瘤化疗后骨髓、细胞免疫抑制者。
【加减】若肾阳虚明显者,则去菟丝子,加仙茅、仙灵脾各15克;气虚明显者,加党参、黄芪各20克;脾胃不调者,加山药、鸡内金、焦三仙、白术各15克。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本方一般多在化疗中或化疗后服用。用之临床,确有较好的疗效。
21.蜂豆解毒散
【组成】山豆根30克,土茯苓30克,连翘30克,露蜂房30克,板蓝根30克,鬼针草30克,家雀窝草30克,玄参30克,牛蒡根15克,柴胡10克,夏枯草10克,土贝母12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克,每日服3次,开水冲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主治】恶性淋巴瘤。
【加减】痰多者,加白芥子6克,僵蚕30克,胆南星15克,清半夏15克;气滞明显者,加川楝子15克,香橼皮30克;肝火盛者,加龙胆草30克,栀子15克。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22.泽泻口服液
【组成】蒟蒻30克,泽泻30克,黄药子24克,天葵子15克,红木香15克,七叶一枝花9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股2次,1个月为1疗程。
【功能】解毒利水、抗癌散结。
【主治】淋巴腺癌肿。
【附记】引自程爵棠《民间秘方治百病》。屡用效佳。
23.三草口服液
【组成】白花蛇舌草30克,夏枯草30克,败酱草30克,天门冬30克,蒲公英30克,半枝莲30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浊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养阴。
【主治】恶性淋巴瘤。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治愈显效率达82%以上。
24.化癌丸
【组成】白花蛇舌草60~90克,蒲公英60~90克,夏枯草30~45克,生苡仁30~45克,败酱草30~45克,山慈菇25~30克,炒白术25~30克,莪术25~30克,三棱25~30克,僵蚕25~30克,昆布50~60克,海藻50~60克,煅瓦楞50~60克,煅牡蛎50~60克,山甲珠10~15克,土鳖虫10~15克,黄药子10~15克,全蝎(研末冲服)6~10克,蜈蚣5条,甘草5~10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第,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克,每日服3~4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或先服汤剂(每日1剂,水煎服)2~3个疗程后,再服丸药。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蔡、软坚散结。
【主治】恶性淋巴瘤。
【加减】伴气虚者,加黄芪、党参、黄精、陈皮各15~20克;伴血虚者,加全当归、鸡血藤各30克,紫河车15克(研末冲服);若心阴虚者,加麦门冬、玉竹、熟地黄各10~15克;若胃阴虚者,加北沙参、天门冬各8~12克:若肺阴虚者,加麦门冬、石斛各10~12克;若肝肾两亏者,加枸杞子、覆盆子、女贞子、狗脊、川续断、龟板、制鳖甲各10~15克;实热,脉洪大者,加生石膏50~60克,知母、黄柏各10~15克,黄芩10~12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川军(后下)10克,番泻叶8~10克:畏寒肢冷者,加制附子、肉桂各6克。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25.蛇枯散
【组成】夏枯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僵蚕30克,煅牡蛎30克,炮穿山甲30克,煅瓦楞子30克,黄药子30克,半边莲30克,半枝莲3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炒白术15克,土贝母15克,全蝎6克,法半夏10克,茯苓12克,猪苓2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克,每日服2~3次,开水冲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破瘀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恶性淋巴瘤。
【加减】若血虚者,加全归、阿胶(烊化)各10克;若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全当归、紫河车各10克;若偏热者,加生石膏30~50克,黄柏、知母各10克,若偏寒者,加制附子、官桂、炮姜各10克。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26.龙蛇双莲液
【组成】龙葵30克,半枝莲30克,半枝莲30克,蛇莓30克,白花蛇舌草50克,丹参30克,昆布10克,海藻15克,南星10克,皂角刺10克,旋覆花15克,全瓜蒌15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土贝母15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3次。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破瘀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恶性淋巴瘤。
【加减】若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20克,白术15克;若胸闷气急者,加法半夏、川贝母、桔梗各15克;若气滞瘀痛者,加柴胡、元胡、川芎各30克。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屡用效佳。
27.蓝蜂草苓丸
【组成】板蓝根30克,露蜂房30克,土茯苓30克,连翘30克,地锦草30克,鬼针草30克,败酱草30克,半枝莲30克。野菊花15克,天花粉15克,大贝母20克,川楝子15克,僵蚕15克,法半夏15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和匀,水泛为丸,如栖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或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主治】恶性淋巴瘤。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