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幽汤组成:通幽汤由桃仁泥、红花各0.3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当归身、炙甘草、升麻各3克组成。
用法:将上述药材切碎后混合作为一服剂量,加入两大盏水,煎至剩下一盏的量,去除药渣,在稍微温热的时候服用,要在饭前服用。
功用:通幽汤具有活血通络润降的功效。主要治疗胃肠燥热,导致津液受损,幽门闭塞,浊气无法下降的病症。具体症状表现为幽门不通,大便困难,逆气上冲,吸门无法打开,饮食难以咽下,或者吃下去后又吐出来,大便干燥秘结。
临床运用:在临床上,通幽汤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慢性萎缩性胃炎、习惯性便秘、中晚期食管癌等病症。
方解:通幽汤中,生地黄、熟地黄和当归身能够滋阴养血、润燥,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桃仁和红花可以活血化瘀、润燥;升麻能够通调气机,让胃气舒畅,从而上升清气,下降浊气,使得幽门畅通,噎塞和便秘的症状自然就会消除;槟榔具有破气滞的作用,且药性下坠;甘草能益气补中,缓解拘急疼痛,还能调和方剂中各味药物的作用。整个方剂综合起来,具有益气养血、行气活血、化瘀消癥的功效。
研究:临床上也有用通幽汤治疗老年骨科围手术期便秘等属于瘀血阻滞类型的病症。实验研究显示,通幽汤能够增强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细胞中由Caspase - 3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转导,诱导细胞凋亡,并且能够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的增殖。
方歌: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
出处 :李东垣(金)《脾胃论》
通幽汤讲解
通幽汤用于治疗幽门不通的病症,此时浊气向上攻冲吸门,导致噎塞难以打开,气息无法向下运行,大便排出艰难。这种情况被称为“下脘不通,治在幽门” (下脘也就是幽门,是胃的下口。人体身上下共有七门,病症表现都是下部向上冲逆。幽门向上冲逆吸门,吸门就是会厌,是位于气喉之上,能够掩住食物和饮品的部位。
幽门冲逆使得吸入的气息不能向下归至肝肾,这是因为阴火与之相互抗拒,所以出现膈噎不通的情况。浊阴不能下降,大便就会干燥难以排出,胃中的湿气与阴火都存在于其中,就会出现腹胀的症状。治疗的关键在于幽门,使幽门通利,清泄阴火,滋润燥血,生成新血,这样幽门就会通畅,吸门也不会受到病邪侵袭,膈噎得以解除,胀满也会消失,从而使浊阴能够向下归至下焦)。
通幽汤的组成包括当归身、升麻、桃仁(研磨)、红花、炙甘草各一钱,生地黄、熟地黄各五分。有时还会加入槟榔末五分。另外,本方如果加大黄和麻仁,名为“当归润肠汤”,治疗的病症和通幽汤相同。
通幽汤属于手足阳明经的方剂。其中,当归、生地黄和熟地黄能够滋阴养血;桃仁和红花可以润燥并且促进血液运行;槟榔药性下坠,能够破除气滞。加入升麻的原因在于,按照天地运行的规律,只有先能上升而后才能下降。如果清阳不能上升,那么浊阴也就无法下降,就如同经典中所说的“地气上升成为云,天气下降成为雨”。
李东垣曾说:“肾开窍于前后二阴。经典中说:大便困难的情况,应取足少阴经进行治疗。肾主宰着五液,津液充足的话大便就会正常。如果因为饥饱不均、过度劳累而损伤了胃气,反而食用辛辣燥热、味道厚重的食物来助长火邪,火潜伏在血液之中,损耗真阴,津液亏少,所以大便就会燥结。
少阴经导致的大便不通,要用辛味药物来润燥;太阴经导致的大便不通,要用苦味药物来泻下。阳结的情况用疏散的方法,阴结的情况用温通的方法,伤食导致的大便不通用苦味药物泻下。血燥导致的大便不通,用桃仁和酒制大黄来通利,风燥导致的大便不通,用麻仁加大黄来通利,气涩导致的大便不通,用郁李仁、枳实、皂角仁来润燥,一定不能一概而论地使用牵牛、巴豆之类的药物来泻下,否则会损伤津液,使燥结更加严重,甚至会导致无法救治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