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跟我说,孩子频繁眨眼、摇头、耸肩,选择去打针、吃西药的都是人傻钱多。起初我厉声反驳他,后来却被他的调理技巧折服。
当时我去北京学习,在中医研讨会上结识了一位儿科专家。
七十多岁的年纪,当时我还年轻,对于很多治病思路都比较模糊,特别是小儿抽动症这个病,实在没忍住,我便开口问了专家。
我说,专家,您为什么觉得抽动症很好治,是有什么好的药方了?
现在大家一遇上孩子频繁眨眼、摇头、耸肩,都得选择去打针或者吃西药,动辄就是几百块,这哪个普通老百姓能吃得消啊。
专家说孩子抽动症选择去打针、吃西药的那都属于人傻钱多。我说专家你要是不说也没关系,不能拐着弯骂人。
他说这是事实,他们根本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就去打针了,到最后症状绝对反反复复,打针吃药一次多少钱难道不清楚?这不是人傻钱多是什么?
接着他恨铁不成钢地给了我一个方法,等我还想问什么的时候,他却说了一句,你还是读书少。接着就起身走了。
后来我带着满脑子的疑问回了家。不过经过专家点拨,也算是开了点窍,经过两个月的研究,终于明白了专家那句话的意思。
为什么说打针吃药的都是人傻钱多了?这个我们自己都知道,打一次针有多么的贵,更别说是长期吃药了,没有钱的人实在是吃不起药,所以这也就毋庸置疑了。
那孩子抽动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黄帝内经》中有这么一句话,肝主疏泄,肾主生长发育。那么孩子抽动症是肝肾失调的一个标志,如果肝气郁结、肾精不足,则孩子容易出现频繁眨眼、摇头、耸肩等症状,反之,如果肝肾调和,孩子则不会出现这些症状。
其次还会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频繁眨眼是肝风内动,长期的频繁眨眼可能是肝气郁结引起。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只有肝气条达,孩子的情绪才能稳定,反之则会出现频繁眨眼等现象。
第二,摇头耸肩是肝郁化风,不管是肝气郁结还是肝郁化火,都会引起摇头耸肩的现象。很多家长会发现,随着孩子情绪的紧张,摇头耸肩的症状会加重,其实不是孩子故意为之,而是肝郁化风所致。
第三,情绪烦躁,肝郁气滞。在古代,中医认为情绪与肝气密切相关,如果出现情绪烦躁,多是肝郁气滞所导致。肝郁气滞表现为一种情绪问题,肝气郁结自然无法调节情志,情绪烦躁的同时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那么专家的诀窍道理就在于此。
用钩藤、蝉蜕、白芍、茯苓、炙甘草、石菖蒲、远志、龙骨、牡蛎、珍珠母磨成粉,每天早晚用开水冲服,长时间坚持即可。
首先,平肝息风——《黄帝内经》提到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只有肝气条达,孩子的情绪才能稳定,抽动症状才会减轻。
其次,健脾化痰——脾主运化,调节水湿,只有脾运正常,孩子才不会出现痰湿内生,抽动症状才会减轻。
最后,安神定志,石菖蒲、远志、龙骨、牡蛎能够平肝息风、安神定志,起到缓解抽动症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