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经方弘医吴医生经方学习笔记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基因突变、免疫逃逸、微环境紊乱等多维度病理过程。尽管现代医学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但化疗耐药、免疫毒性及晚期患者生存质量低下等问题仍亟待解决。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肺癌防治中积累了数千年的实践经验,其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的核心思想与现代医学 “精准医学” 理念不谋而合,为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了独特视角。中医将肺癌归属于 “肺积”“息贲”“咳嗽”“咯血” 等范畴,其病机贯穿 “正虚” 与 “邪实” 两端:正虚以肺脾肾气虚、阴虚为主,邪实则涉及痰凝、血瘀、热毒、癌毒等。《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机体正气亏虚是肿瘤发生的内在基础,而气滞血瘀、痰毒互结则为致病之标。如《医宗必读・积聚》所言:“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深刻阐释了肺癌 “本虚标实” 的病机特点。在治疗上,中医以 “扶正祛邪” 为总则,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等治法,达到缓解症状、延缓进展、增效减毒的目的。现代研究表明,中药可通过多靶点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如黄芪、人参等补气药可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解毒药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丹参、川芎等活血药可改善肿瘤微环境,逆转化疗耐药。肺癌以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或咳血,胸闷,胸痛,气急,发热等为主要症状。其常见证型主要是阴虚内热型。肺癌的发病主要是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肺脏虚弱,排邪之力减弱,在此基础上,肺中的痰浊、水湿、瘀血相互搏结,聚在一起,形成肿瘤,这个发病是漫长的过程,所以肺癌的发病是缓慢的,但随着病因的持续加重,发展也会越来越快。北沙参20g、杭麦冬15g、北五味10g、远志10g、桔梗10g、橘络20g、瓜蒌皮/仁各12g、鱼腥草15g、车前草12g、竹茹10g、荸荠3枚、藕节15g、芦根20g、金蝉花15g、三七6g、甘草5g,日一剂,水煎服,分温2服。
方解:肺癌阴虚肺热证临床常见咳嗽少痰或者无痰,或者痰黄难咳,或者痰中带血,气促胸闷,心烦少寐,低热盗汗,咽干口燥,或者咽干声嘶,小便黄赤,舌质红或暗红,少苔,脉细数。所以本方根于生脉饮、沙参麦冬汤,北沙参、杭麦冬、北五味滋养肺阴以扶正;远志宁心安神,交通心神以助眠,同时还可化痰止咳一要两用;桔梗、橘络、瓜蒌、鱼腥草、芦根、竹茹清肺热、润肺燥、理肺气用于化痰肺部痰湿以止咳,行肺部气滞以宽胸,车前草利下下焦,引火下行,荸荠、藕节、三七活血养阴,竹茹清化热痰,宁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又佐金蝉花解癌毒,增强免疫力。初诊王某,女,69岁。2023年6月2日初诊。主诉:左肺下叶肿瘤10月余,目前口服奥希替尼靶向治疗中。既往有有肺结节、肝囊肿、甲状腺结节,腔隙性脑梗塞病史。刻下自觉乏力,活动后气短,鼻腔内干燥不适,时有心中闷烦,无明显咳嗽咳痰。夜寐欠安,眠浅易醒。纳食可,大便难解,2日一行,舌红,苔少,脉细弦。徐老按其病症考之,系气阴两伤,心肾失交之征,予以益气养阴,交通心肾为治而观其后。北沙参20g 麦冬12g 五味子10g 远志10g酸枣仁30g 茯苓10g 仙鹤草20g 竹茹10g桔梗10g 鱼腥草15g 芦根20g 苦杏仁10g按语:患者年近古稀,罹患肺脏肿瘤,经现代医学靶向治疗,病情有所缓解,然患者仍感乏力气短,心中闷烦,夜寐不安,大便难解。初诊之时,舌红苔少,脉细弦,此乃气阴两伤,心肾不交之象。徐老初诊以益气养阴,交通心肾为法,方拟生脉饮合酸枣仁汤加减,投以北沙参、麦冬等药,意在滋养肺胃之阴,同时投竹茹、芦根清泻心火,枣仁宁心安神,远志入少阴心肾二经,既能交通心肾,又可通窍益智,兼以降气化痰之品,诸药合用,温燥得宜,清润养阴,静顺宁心,同时温通肾阳,可令五脏安和。2023年7月11日二诊。6月30日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较前缩小。现诉服药后鼻腔不适好转,时而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时有胸部憋闷,舌根僵硬不适,偶有头晕,眠浅易醒,二便调。舌暗红苔薄,脉弦。徐老考虑此为肺失肃降,血脉瘀阻为患,拟养阴治燥,活血通脉以资调节。煨葛根25g 北沙参20g 枳壳15g 天麻15g 竹茹10g按语:二诊之时,患者服药后鼻腔干燥缓解,然食欲减退,时有胸闷,舌根僵硬,夜寐欠佳,舌红苔薄,脉弦。徐老认为此为肺失肃降,血脉瘀阻所致,故调整方药,加入煨葛根、枳壳以升提肺气,宽胸理气,炒僵蚕、天麻以息风止痉,缓解舌根僵硬;橘络、三七粉以活血化瘀,通脉养阴。全方养阴润燥,行气开郁,活血通脉,以恢复肺之肃降功能,使脉道通利以资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