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间小路上,您可能见过这样一种树:叶子尖长带齿,枝杈上结满疙疙瘩瘩的瘤子。这种学名叫盐肤木的植物,枝头那些不起眼的疙瘩,却是中医眼里的宝贝——五倍子。
别看五倍子和五味子只差一个字,但是功效却大不相同。
五味子红艳似樱桃,是滋补良药;
五倍子却其貌不扬,形如虫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称它为"百虫仓",采回来得先用热水烫煮半小时,晒干才能入药。
论起功效,五味子五味俱全,能补五脏之气,还有 “六止”—— 止咳、止喘、止汗、止泻、止遗、止燥。
而五倍子的作用也能用六个 “止” 概括:
第一,止咳。它能收敛肺气,治肺虚久咳。
第二,止疮。口腔溃疡这类小疮口,用五倍子煮水漱口,或打粉敷上,愈合得很快。《本草衍义》就说 “口疮,以末掺之”。
第三,止汗。自汗盗汗都能治,《集灵方》里讲 “治盗汗、自汗用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缚定,一夜即止”。
第四,止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它都是良药。《卫生易简方》载 “牙缝出血不止,五倍子,烧存性,研末敷之”。
第五,止脱。《妇人良方》提到 “治疗脱肛不收,或产后脱肠,用五倍子末,加白矾一小块,同煎熏洗,效果亦妙”。
第六,止痛。五倍子治牙痛一绝,甭管是龋齿、风热还是胃火牙痛,都能派上用场。
方法简单:研末涂擦痛处,或调糊贴敷腮颊,或取 10 - 30 克水煎含漱,每次 10 - 15 分钟。
有位四十多岁的女士,贪嘴多吃了酒肉,第二天牙龈肿得老高。用五倍子研末外敷加涂擦,很快就消肿止痛。还有个少年蛀牙痛得睡不着,用五倍子水煎含漱,没一会儿就不痛了。
五倍子为何这么灵验?它本身作为虫子的"房子",风吹雨打都不掉,本身就具有超强的固涩之力。中医认为,酸主收敛,五倍子味酸,自然就有固涩之效。
不过要提醒的是,它治标不治本。
牙齿松动归根到底是肾气不足,还得配合补肾药物才能根治。
这味长在树上的"虫窝药",虽然其貌不扬,却是中医手中的固涩良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