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药材苍术在市场端持续升温,成为药商、药企及种植户热议的焦点。这一曾经在高价与低价间剧烈波动的大宗药材,为何再度引发广泛关注?其背后是价格周期的更迭、供需格局的重构与产业升级的阵痛,多重因素共同推高了市场对苍术的关注度。
回顾苍术的价格变迁,堪称中药材市场周期波动的典型样本。2005至2021年,苍术长期以野生资源供应为主,叠加生长周期长、恢复难度大等特性,价格持续攀升,2021年产新前更是触及200元/公斤的历史高点 。这一高价行情主要受供需缺口驱动,一方面野生资源因过度采挖日渐枯竭,另一方面疫情期间药用需求激增,进一步放大了供应紧张局面。然而,高价刺激下的盲目扩种随后引发反噬,2019至2022年种植面积剧增,家种品集中上市后,价格从高点断崖式下跌,2024年家种带朱砂点货价格跌至25-30元/公斤,跌幅近80%,逼近甚至低于多数种植模式的成本线 。
近期关注度的回升,核心源于市场对“低价反转”的预期。当前苍术价格已处于历史低位区间,2025年以来,内蒙古优质朱砂点货价格维持在25-30元/公斤,辽宁白茬货低至20-25元/公斤,持续亏损导致种植面积显著缩减。2024年春种植面积开始缩减,2025年河北、东北主产区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市场普遍认为,产能出清正在孕育下一轮价格周期 。同时,区域价格分化加剧,优质产区与普通产区价差达20%,品质溢价凸显,也引发市场对优质货源的争夺。
需求端的结构性变化也为关注度加分。苍术作为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常用药材,年药用需求量稳定在3500-4000吨,广泛应用于藿香正气系列等中成药生产。近年其现代药理价值不断被挖掘,苍术素等成分的抗炎抗菌功效,推动动物饲料添加剂、保健茶饮等新兴需求占比提升至15%,出口市场也保持5%的年增长率。此外,2025年部分产区受气候影响,新货产出量同比下降近两成,而下游需求环比上涨15%,库存周转周期缩短至半个月内,供需紧平衡的苗头初现,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关注度。
产业层面的矛盾与机遇,也让苍术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当前苍术市场面临“家种品品质争议”与“野生品资源枯竭”的双重困境:家种货存在灰分超标、朱砂点稀疏等问题,难以满足药典标准,而野生货因生态保护政策限制,交易量持续萎缩,走私货占比已达20%。但同时,3家上市公司已布局苍术深加工,试图通过“种植-加工-质检”闭环破解产业痛点,这种产业升级动向引发市场对行业重构的期待。
苍术关注度的提高,本质是市场对产业价值重估的预判。当前低价震荡期既是低效产能的淘汰过程,也是品质革命与模式创新的酝酿期。尽管短期仍面临万吨级社会库存的消化压力,但种植面积缩减、需求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推进,已让苍术成为中药材市场中最具想象空间的品种之一。未来,随着库存消化与品质提升,苍术有望实现从“量价齐跌”到“优质优价”的跨越,而这正是其持续吸引市场目光的核心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