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在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分解者,又是调节者,它们通过取食、掘穴和排泄等活动促进水分渗透和养分循环在内的一系列生态过程,对许多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在中药材领域蚯蚓的通用名为地龙,泛指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栉盲环毛蚓4种蚯蚓的干燥体。第一种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其中广地龙由于体型更大、加工方便,一直是药用市场商品流通的主流。目前养殖蚯蚓多用于垂钓行业,广地龙、沪地龙并未实现规模养殖,药用蚯蚓仍以野生为主。
尽管蚯蚓繁殖力强,生存范围广,但由于农药、化肥、除草剂等的大量使用,土壤污染愈加严重,加之中药行业对地龙的需求日益增加,导致蚯蚓的野外种群数量减少。近年来,野生蚯蚓的获取方式已从传统挖坑诱捕转变为电击捕捉,捕获效率大幅提高,但这种获取方式对野生蚯蚓数量的影响以及是否存有生态隐患仍不清晰。因此,研究获取方式的转变对市场供需的影响,对于打破野生动物过度捕捞造成的恶性循环,促进药用动物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价格是市场的关键特征,是最敏感的市场信号和有力的杠杆。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除受供应和需求的影响外,还极易受突发性社会事件的影响。野生中药资源和一般商品一样,其价格除受供应量与供需双方的交换行为决定外,也受消费者的需求影响。近年来,受市场供需、政策变化、气候环境和获取方式等的影响,中药材市场价格波动异常,价值偏离明显。但目前关于中药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多集中于通过价格波动特征描述来探究波动的可能原因,尚未见社会性突发因素发生前后的拟合实证研究。
2022年7月,电击蚯蚓事件曝光,引发学者和公众对于野生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矛盾的广泛关注。自2013年电击蚯蚓捕捉机投入市场后,由于蚯蚓捉捕效率成倍提高,被迅速推广使用。本研究以典型野生动物类药材地龙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电击工具的使用对地龙供应量和价格的影响,旨在为中药材从业者的生产决策和药用动物资源的政策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包括3个方面: (1) 1998年2月至2022年7月地龙市场价格数据, 分别为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广西玉林和四川成都四大传统中药材市场的地龙干货月平均价格(规格为全开统货, 本文中所有价格均为干货价格); (2) 2004‒2021年地龙市场供应量和不同产区供应量数据; (3) 2004‒2021年地龙市场需求量数据。以上数据均由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提供。
二、研究方法
①季节性时间序列分解分析
地龙产新季开始于5月末6月初,于10月末结束采收,市场价格随产量变化,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波动规律。本研究利用1998年2月到2022年7月的地龙每月价格数据,采用季节性时间序列分解方法,将时间序列分解为四个组成部分:实际值、趋势、季节性和随机性。
同时,本研究运用去趋势后的季节性波动规律分析方法,重点探究地龙价格波动的季节性和随机性特征。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清晰地识别价格波动中的周期性规律和随机扰动因素,为理解地龙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提供实证依据。
②供需曲线分析
为厘清地龙市场价格与供应、需求间的关系,本研究运用2004-2021年每年的市场价格(地龙年价格数据为12个月市场价格的平均值)、供应量和需求量数据,分析供应曲线和需求曲线,探求地龙供应、需求弹性与地龙价格间的关系。通过确定均衡价格,明晰地龙的内在市场价值,旨在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地龙价格的运行特征。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应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即这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的价格。均衡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可通过对其长期监测,把握商品的价值。
③贝叶斯结构时间序列模型
为探究"电击"法的推广对地龙供应量和市场价格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贝叶斯结构时间序列模型。该模型的因果影响分析是通过结合自身的时间序列,综合多种信息输入,继而构建一个未实施干预或策略的虚拟值,从而进行干预或策略效果的有效评估。本文共构建3个模型,模型1以地龙的年供应量为响应变量,将年需求量设为控制变量,以2013年"电击"法的大力推广为时间节点。模型1的贝叶斯单侧尾区概率P=0.04,偶然性低,因果效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模型2和模型3以地龙年市场价格为响应变量,模型2将地龙年需求量和年供应量设为控制变量,模型3仅将地龙年需求量设为控制变量。考虑到市场价格与供应量间的滞后效应,分别以2013年"电击"法大力推广时和推广持续1年后的2014年为时间节点进行贝叶斯结构时间序列检验,结果显示2013年的结果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故以2014年的模型检验结果为准。以2014年为节点的模型2的贝叶斯单侧尾区概率P=0.07,因果效应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模型3的贝叶斯单侧尾区概率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所有分析和可视化均在R4.0.3软件中完成,使用TSstudio包进行季节性时间序列分解分析,采用CausalImpact包构建贝叶斯结构时间序列模型,所有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均使用ggplot2包绘制。
2、地龙市场价格波动规律
如图1所示,1998-2022年地龙价格整体呈上升态势。1998年2月至2009年10月间,除2004年5月出现随机波动外,地龙价格均在50元/kg以下。2009年10月至2014年6月的5年内,地龙价格整体上呈稳步上升趋势,随机波动较小。此后,地龙市场价格逐步回落,但随机波动明显。2016年11月起,价格出现猛增,2019年11月开始下降,2022年产新期地龙价格再次上涨,涨至24年最高。通过去趋势时间序列季节性分解分析发现,地龙市场价格呈一定的季节性波动规律,5-8月产新期价格略低于同年其他月份,其中2004、2012、2014、2016和2017年季节性波动中的随机性最为明显。

3、地龙市场供需与价格的关系
2004年到2021年间共出现6次供需均衡价格,区间位于41-117元/kg。均衡价格一般被认为是经过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而形成,虽然地龙市场价格有大幅波动,但其市场价值逐年增加,进一步说明地龙未来仍具有较高市场价值。2015年起地龙供需市场基本处于供应远远大于需求,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供应增加,需求增加,地龙价格基本为非均衡价格,具有较高市场波动风险。
整体来看,20年间地龙市场价格、供应量和需求量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地龙需求量逐年增加,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国民健康观念逐渐由消极治疗转变为积极预防,中医所倡导的保健观念受到广泛认可,加之国家政策对中药产业的支持,中药产品整体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地龙具有多种治疗功效,有众多药品需要以地龙为原料。以地龙为原料的饮片和87个中成药品种在2021年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说明以地龙原料的中药产品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需求稳定增加。中药材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参与主体多是分散的农户,生产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往往根据前一年市场价格决定当年供应产量,需求导致的价格上涨,极易产生供应量的逐年上涨。

4、“电击”法获取地龙的影响
贝叶斯结构时间序列模型结果显示,2013年"电击"工具推广后对地龙供应量和市场价格影响显著。电击蚯蚓的高效生产方式在短期内快速提高供应量,但这种不可持续的供应方式不仅损害动物福利,还破坏土壤环境。蚯蚓通过取食、掘穴和排泄等活动对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长期采用电击法可能破坏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
在控制需求量变化的情况下,电击工具使供应量相对增加40%。在控制需求和供应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平均值相对降低35%;仅控制需求时,价格平均值相对降低44%。这表明市场价格变动主要由供应主导。电击工具推广后,每年供应量平均值为1,205吨,市场价格为119元/kg,累计供应量达9,643吨。相比之下,未推广电击工具时的拟合结果显示,每年供应量平均值仅为858吨,累计供应量比实际少3,488吨。
电击工具推广还导致地龙供应区域发生迁移。三大主产区中除广东外,海南和广西供应量急剧下降,其他省区供应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三大主产区占比已不足其他产区的1/3。这种状况源于野生资源"谁采挖归谁所有"的不合理现状,容易造成"公地悲剧",长期将导致全国范围资源枯竭和价格暴涨。


5、建议
为有效降低当前野生动物类药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可持续风险,强化野生药用动物的有序开发,实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提出3点政策建议,旨在促进我国野生药用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1)建立野生药用动物资源的市场监测预警机制。构建中药产量、需求和市场价格的野生药用动物资源监测数据库,通过建立市场监测预警机制,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运行特征,并通过对未来的价格走势判断,帮助市场参与主体,规避价格风险,保持市场供需平衡,从而促进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2)强化野生药用动物资源市场秩序整顿和规范。动物类药用资源来源复杂,且难以分辨药品的不同来源。在规范野生药用动物资源市场中,应根据不同来源渠道,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例如,对于养殖技术成熟且市场流通产品均为养殖类产品,采用常规中药原料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但对于已开始家养但容易掺入野生来源的动物类药品(地龙、全蝎、水蛭等),建议应进行全程溯源严管,明确来源和渠道,在保证野生供应量的同时,确保不会影响到野外种群的分布。如若出现供应影响野外种群分布的趋势,应提高家养类群在市场的占比,降低野生来源占比。此外,对于尚未突破家养技术瓶颈的品种,应对野外种群量进行有效评估,在确保不会影响野外种群的情况下,可进行少量适度开发利用。一旦发现影响野外种群分布,则应禁止野生产品的流通和使用,考虑使用商业化养殖的产品替代传统野生产品,从而保证野外种群数量不受威胁。
(3)通过市场与政策相协调,促进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通过对市场的动态监测,指导中药材生产在市场经济下有序发展,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中药材生产发展方向和管理政策,引导中药生产行业和中药消费市场有效利用野生中药资源。中药资源是整个自然资源的一部分,不能独立存在。要实现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一方面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措施、行政管理体系、经济措施等方面协调管理;另一方面,还需加强资源保护教育,提高人们的资源保护意识,使人与自然相协调。在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中要树立"资源有限,利用有度"的观念,实现中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