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郎中
贫血在中医上叫做气血虚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营养性的贫血,是指缺乏骨髓造血所必需的原料,而导致的。可以通过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和铁剂来进行治疗。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贫血。
脾气虚弱型:面色萎黄或㿠白,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腻,脉细。
气血两亏型:面色苍白,倦怠无力,头晕心悸,少气懒言,舌质淡胖,苔薄,脉濡细。
1、补血补气红枣黑木耳羹
【组成】黑木耳10g,红枣50g,白糖适量。
【主治】贫血,气血两亏型。症见面色苍白、倦息无力,头晕心悸、少气懒言、舌质淡胖、苔薄、脉濡细。
【用法】黑木耳泡发,洗净,干燥,粉碎;红枣煮烂,去皮核;木耳粉、红枣、白糖共煮,黏稠状。早餐前,晚餐后。
【说明】补血。用于贫血、皮肤苍白无光、体弱无力。
2、养血补气加味落花生粥
【组成】落花生50g(不去红衣),山药15g,粳米100g,冰糖适量。
【主治】贫血,气血两亏型。症见面色苍白、倦息无力、舌质淡胖、苔薄、脉濡细。
【用法】先将花生洗净后捣碎,与山药、粳米同煮为粥,待粥将成时,放入冰糖稍煮即可。
3、补血紫河车粥
【组成】鲜紫河车(胎盘)半个,瘦猪肉250g,生姜片10片,糯米100g。
【主治】贫血,血虚型。症见面色苍白,头晕心悸。
【用法】将胎盘的筋膜血管挑开,去掉瘀血后与瘦猪肉洗净切块,生姜切丝,与粳米同煮为粥,熟后加葱、盐少许调味。每周2-3次服食,连服15-20次。
4、补气扶正糕
【组成】面粉1000g,白术、茯苓、桂圆肉、山药各20g,党参、陈皮各10g,白糖适量。
【主治】贫血,气虚型。症见倦息无力,少气懒言,食少纳呆,面色萎黄,大便溏稀。
【用法】诸药粉成细粉,与面混匀,加白糖适量,用水和成面团,上笼蒸成糕,再将蒸好的糕入烤箱烤干。随意食之。
5、益气补血糯米饭
【组成】糯米250g,赤豆、红枣、桂圆肉各25g,白糖100g,猪油40g。
【主治】贫血,气血两亏型。症见面色苍白、倦息无力、头晕心悸、少气懒言。
【用法】赤豆泡发;红枣去核;糯米淘净滤干水,待猪油烧至四成熟时,倒入翻炒,再加赤豆、红枣、桂圆肉、白糖拌匀,加适量水,武火煮沸,再翻炒至水干,最后用快子在饭上戳几个洞,改文焖20~30分钟。适量食用。
6、健脾养胃黄鳝姜汁饭
【组成】黄鳝150g,姜汁5-15mL,大枣5枚,大米适量,调料适量。
【主治】贫血,脾气虚弱型。症见面色萎黄或㿠白、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腻、脉细。
【用法】将黄鳝肉,姜汁、酱油、盐、植物油拌匀待用;大米、大枣加水上笼蒸30分钟,开笼将黄鳝倒于饭面继续蒸20分钟。午餐食用。
7、补肾羊骨枸杞汤
【组成】羊骨250g,枸杞子15g,黑豆30g,大枣10枚,粳米50~100g。
【主治】贫血,肾气虚弱型。症见面色㿠白、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腻、脉细。
【用法】将羊骨敲碎,与枸杞子、黑豆、大枣同入砂锅内加水煮,调味服食。隔日1次,可长期服。
8、补血绿豆红枣羹
【组成】绿豆50g,红枣10枚,红糖适量。
【主治】贫血。对缺铁性贫血尤佳。
【用法】绿豆、红枣洗净,红枣去核,将熟黏稠状时,加入红糖,再煮1~2沸即可服食。
9、补血桂圆桑椹粥
【组成】桂圆肉15g,桑椹30g,糯米100g,蜂蜜适量。
【主治】贫血,血虚型。症见面色苍白、头晕心悸。
【用法】桂圆肉与桑椹一同入锅,加水煎取药汁,去渣,入糯米煮粥,粥成调入蜂蜜即可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