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郎中
低血压主要是由于高级神经中枢调节血压功能紊乱所引起,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偏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通常表现为头晕、气短、心慌、乏力、健忘、失眠、神疲易倦、注意力不集中等。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肾精不足、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以及痰阻气机有关。气虚型:症见头晕、短气、自汗、食少、倦怠。血虚型:症见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烦躁。
1、补气升压生姜片
【组成】生姜适量。
【主治】低血压,气虚型。症见头晕、短气、自汗、食少、倦息。
【用法】生姜去皮洗净,生服。
【说明】常吃生姜对治疗低血压有好处,可在菜汤、豆腐汤、肉汤、鸡汤中多放些姜末,平时可用姜茶饮。
2、补气升压党参黄精甘草汤
【组成】党参、黄精各30g,甘草10g。
【主治】低血压,气虚型。症见头晕、短气、自汗、倦息。
【用法】将上药水煎顿服,每日1剂。
3、补气养血黄芪官桂汤
【组成】生黄芪、党参各15g,黄精20g,官桂10g,大枣10枚,生甘草 6g。
【主治】低血压,气血虚弱型。症见头晕、短气、自汗、心悸、失眠、多梦、烦躁。
【用法】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直至痊愈为止。
4、补气滋阴人参黄芪熟地枸杞汤
【组成】人参6g(或党参 15g),黄芪、熟地黄、怀山药各25g,山茱萸、枸杞子各20g,牡丹皮、泽泻、麦门冬、茯苓、五味子各10g,生甘草6g。
【主治】低血压,气阴两虚型。症见头晕、短气、自汗、盗汗、倦息。
【加减】若气虚明显者,黄芪可重用至40~50g;若血虚者,加全当归、何首乌、鸡血藤各20~30g;若头晕甚者,加野菊花、天麻、钩藤各10~15g;若腰膝酸痛者,加杜仲、狗脊、川续断各10~15g;若阴虚火旺者,加川黄柏、知母、生地黄各8~12g。
【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4次口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
5、开水焐鸡蛋
【组成】鸡蛋1个,沸水、茶叶各适量。
【主治】低血压。
【用法】每天早晨将鸡蛋磕入茶杯内,用沸水避开蛋黄缓缓倒入,盖上杯盖闷15分钟。待蛋黄外硬内软时取出,用淡茶水冲服,每日1个。
6、芪麻鸡
【组成】嫩母鸡1只,黄芪30克,天麻15克,葱、姜各10克,食盐 5克,黄酒10毫升,陈皮15克。
【用法】母鸡去毛、爪及内脏,入沸水中焯至皮伸,再用凉水冲洗。将黄芪、天麻装入鸡腔内。将鸡放于砂锅中,加入葱、姜、盐、酒及陈皮,加水适量,文火炖至鸡烂熟,加胡椒粉少许即可。食用。
【主治】补益肺脾,益气补虚。用治低血压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腰酸,头昏乏力,头晕目眩,眠冒金花,久立久卧突然起身时出现眼前发黑并伴有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失眠等
【备注】低血压,是指血压经常在12/8千帕(90/60毫米汞柱)以下,其症状如上所述。血压偏低的老年人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高,凝固性高,使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加之动脉硬化使血管腔变窄,血管壁弹性减弱,容易形成血栓,发生中风。因此,老年人血压低,不能高枕无忧,更应引起重视。
7、桂枝川芎水泡脚
【组成】桂枝、川芎各25克,锁阳15克。
【用法】以上药加水适量,浸泡20分钟,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1500毫升开水同入脚盆中,先熏洗,待温度适宜(45℃左右)时浸泡双脚。每日2次,每次40分钟,20日为1个疗程。
【主治】温肾壮阳,散寒升压。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低血压,对肾阳虚弱者尤为适宜。
8、人参糯米粥
【组成】人参、麦门冬、五味子各5克,糯米10克。
【用法】先将上述3药水煎服,取煎液;与糯米用上述煎液煮粥。食粥,每周2次,连服9周。
【主治】本方对于低血压属气阴两虚者效果较好。
9、鹿茸粉
【组成】鹿茸粉0.3克。
【主治】低血压。
【用法】装入胶囊,每服1丸,或纳入鸡蛋内蒸熟吃。每日空腹服,连服10~20日,血压正常即停。
10、人参汤
【组成】人参9克。
【主治】低血压。
【用法】煎汤服。
11、肉桂桂枝茶
【组成】肉桂、桂枝、炙甘草各9克。
【主治】低血压。
【用法】开水泡。当茶饮,连服10~20日。
12、参麦汤
【组成】人参、麦门冬、五味子各6~9克。
【主治】低血压。
【用法】煎水。频服,连服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