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寻1000个民间绝招秘方(1)一改药方,效如桴鼓,还能杜绝三高并发症 | 崔同会
鉴于广大粉丝朋友们的强烈要求,我们将把这些民间智慧,在公众号《大公鸡探寻》中,用《探寻1000个民间绝招秘方》的形式,无偿的一一发布出来,无私的分享给大家。
又,鉴于现在高血压、糖尿病的求助者非常之多,所以,大公鸡特地选取了河北深州民间中医崔同会老师大胆在“名方”上面的“修改”,作为我们《探寻1000个民间绝招秘方》的第一期。
难能可贵的是,崔同会老师还为我们写下了应用心得和思考,使得本篇分享的含金量又高了一层。
从两张治疗糖尿病的方子
谈杜绝三高并发症的快速途径 | 崔同会
—1—
春秋战国时期,有位神医被尊为“医祖”,他就是扁鹊。世人只知神医扁鹊,而扁鹊自己从不这么认为。有一次,魏文王求教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最差的一个。
大哥善于疾病预防,在发病且病人不自知的情况下铲除病根;二哥善于解决疾病初期,能药到病除,旁人以为二哥只是治小病;而我则在病情严重,病人痛苦万分之时,给病人扎针放血或以毒攻毒,使病情得到缓解或痊愈,因而闻名天下。
后来就有了中医界那句老话:“上医治未病”。就是说上等的中医应该在疾病还未到严重时,即可以把病治好。这句话用在治疗三高病患时尤为重要。
我们只需在治疗主症的同时,运用上中医古训:“百病从肝治,百病必血瘀”,即完全可以把三高并发症杜绝八至九成!
—2—
面对众多的三高患者,如何才能杜绝并发症的发生呢?只讲理论怕人们很难理解。我发一个治疗糖尿病的经典名方,大家看一下即可以基本上明白该怎么做了!
这位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是:肺胃热盛,湿热。症状是口干尿频,大便基本正常,乏力,舌苔红,有齿痕。
药方:茯苓、泽泻、葛根、麦冬、生地、藕汁、黄连、黄芩、知母、地骨皮、天冬、天花粉。
这个药方具有清热补阴、祛湿去虚热、利尿的作用。一个疗程下来,患者感觉舒服了,他就会觉得这个医生是神医,疗效好,药到病除。过一段时间发现,哎,同样的症状或者新的并发症又出现了。再继续找这个中医来诊治,结果跟打地鼠一样,打下这个起来那个,病症只能暂缓,不能根治,为什么?
因为这个中医只考虑治疗患者的症状,没有遵循“百病从肝治,百病必血瘀”的古训,没有从根本主症入手。
—3—
按照中医“百病从肝治、久病必血瘀”的古训治疗,那么治疗该患者除了用了上述药物,还要用到:
黄芪,柴胡,香附,青皮,枳实,川芎,丹参,红花,桃仁,当归,鸡内金
后加的这十一味药,有补气、调气行气、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健胃助消化的效果。
这样,基本上可以杜绝“三高并发症”的发生了!
因为这药可以使脏腑、血管畅通了,把妨碍脏腑运行的障碍清除掉了,把发病的原因清除了,所以不会复发,也可以杜绝“三高并发症”的发生!
这样的中医即符合“上医治未病”的要求!
强调一下:本方只针对文中患者的具体症状!不建议照搬,供大家参考。
—3—
不是说所有疾病都需直接治肝,而是强调肝脏功能失调可能成为多种疾病的根源或重要诱因。因此通过调理肝脏可达到改善全身病症的目的。
中医认为,肝脏通过 “疏泄” 与 “藏血” 两大功能。统筹气血运行、情志调节及脏腑协作,就像人体的 “交通枢纽”。交通枢纽通畅,则四通八达;交通枢纽故障,则发生连锁反应。
所以,“百病从肝治 百病必血瘀” ,本质是通过恢复肝脏的疏泄与藏血功能,打通人体气血运行的 “主干道”,从而实现整体健康的调理。这正是我们常说的中医讲究看全局,看整体,所以像三高这种慢性病,是可以参考这一理念的。
——编者按——
关于崔同会老师的深度采访报道,我们还在整理编辑和后期调查中,敬请关注我们的文章更新。

民间中医
崔同会
共产党员,退伍军人
河北省深州市榆科镇下博村
从部队复员后一直在河北省深州市榆科镇下博村居住,曾任村支部委员、村干部等职。在部队时国家提倡赤脚医生时就成为了中医。几十年的学习实践,为自家人和老百姓们治好了很多病。
同时,崔同会老师也是我们大公鸡报晓《民间中医访谈中心》的第一位访谈嘉宾。《民间中医访谈中心》是继我们《踏访100位民间中医》的衍生栏目,从走出去到请进来,同步开展采访民间中医的公益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一个肺癌晚期病人,经过自己用中药调理,现在体内的肿瘤已经消失。“在临床上注重百病从肝治,久病必血瘀的古训的运用。运用经典方剂并结合此观点治疗,可以基本上消除心脑血管梗死的发生,及预防三高病人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