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两个著名的解暑方剂

发布时间:2023-07-19 阅读:1080

文/江铭


正当暑伏来临,今年又格外炎热。自小满日申初,之后的六十天在六气之三气,主位少徵火,客气阳明金,中见火运。金居火位,燥热交合,由于火克金的缘故,金火相争,或寒或热,火胜则肺燥,金胜则脾虚。所以到这个节气开始,人们肺燥增多,同时脾气虚衰,而致气虚喘满者增多。

暑热伤人,先伤其气。因暑热为阳邪,其性开泄,侵入人体则迫津外泄,致使津气耗损,最后可导致津衰气脱。《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寒伤形,热伤气。”“壮火食气。”皆言气伤。

气伤则卫外不固,津液大泄。此即伤暑。伤暑之人,四肢困倦,精神萎靡,气短气促胸满懒言,肢节沉痛,或气高而喘,或身热而烦,重者昏厥不醒。《刺志论》曰:“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热伤气之故也。

暑气伤人,李东垣认为暑邪伤人胃气而能致痿。《痿论》曰:“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內伐,內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能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这段的意思是指暑气伤胃,导致大渴,若人肾阴不足,不足以救胃,则会骨枯髓虚,令人骨乏无力,导致骨痿。所有李东垣讲:“治痿独取阳明”。他给出了治骨痿的方法,独取阳明胃经和大肠经。

解暑之方,李东垣拟定了一个名方:清暑益气汤。他认为天暑湿热大胜,宜以清燥之剂治之。

清暑益气汤:黄芪,苍术,升麻,人参,白术,橘皮,神曲,泽泻,炙甘草,黄柏,当归身,麦门冬,青皮,葛根,以上各三分,五味子九个。

《内经》云:“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炅(热)则气泄。暑邪干卫,故身热自汗。黄芪、人参、甘草皆能补中益气,为君药;橘皮、归身甘辛微温,能养胃气,为臣药;苍术、白术、泽泻健脾渗利除湿;升麻、葛根苦甘平,善解肌热,又能以风胜湿。湿胜则食,不消而作痞满,故以炒神曲甘辛,青皮辛温,消食顺气;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故以黄柏苦辛寒,借甘味泄热补水虚者,滋化其源;五味子、麦冬酸甘微寒,救天暑所伤之肺气也!
中暑之为病,皆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损伤脾胃,天暑乘其虚损而作病。

李东垣设清暑益气汤,立法精准,补天真之元气,泄热火,救天暑之急症,补水清燥,益气生脉,真乃神方也。

解暑另有一仙方,隐于张圣人仲景之《金匮要略》之“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篇有:“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白虎加人参汤本出自《伤寒论》辩阳明少阳病脉证篇。阳明病与太阴病合于内外,不宜汗、下两法,更不宜温针。阳明病,脉浮而紧,乃阳明病气内搏于太阴。阳明热气上承,故咽燥口苦,口苦本属少阳,但咽燥归于阳明,有腹满而喘,乃太阴脾肺之气不交。此病乃阳明太阴之气蕴于内。阳明热气外陈,所以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太阴脾土不和,所以身重。此病阳明太阴之气于外。内外皆病,不宜汗、下及温针,如果发汗则燥,动少阴肾脏之气,则咽燥而痛,若动少阴君火之气,则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治疗,则造成心肾两虚,怵惕而烦躁,阴阳不和,故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土气空虚,客气乘虚动膈,火气上炎,心中懊恼。舌上有苔者,膈热内盛,应使用栀子豉汤。君火之气虚则舌上白苔滑,若火热盛则舌上有苔无滑。有白滑苔为气虚,有苔无滑为热盛。

白虎加人参汤是承接在栀子豉汤后而言,以上症状应用栀子豉汤,若出现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栀子豉汤与白虎加人参汤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由误治造成火热上乘于心,使心中懊恼,虽阳明太阴证都有,但须有心中懊恼,是热邪动少阴之气,虽有胃气虚,但动膈,没有入胃络,所以有膈热内盛,但没有渴欲饮水之症。而白虎加人参汤证,是火热之邪气已经入于阳明之胃络,所以才有渴欲饮水,口干舌燥。栀子豉汤能清胸膈中热,不能清胃中之虚热,所以改为白虎加人参汤,石膏清胃热,人参能生津益气止渴。

《金匮》痉湿暍病脉证治篇:“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此应用白虎加人参汤为太阳病中热者,《伤寒论》中应用白虎加人参汤为阳明少阳病症。太阳中热者症状是汗出恶寒,恶寒为病太阳本气,因太阳病以寒为本,以热为标。身热者,病太阳之标气,暑气为热邪,因标本皆病而汗出,故口渴。阳明之症,不恶寒,反恶热,发热汗出。太阳之症,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中暑气,因何反恶寒,此乃寒暑皆为外邪,外邪中人,随人身六气阴阳虚实而旋转变化。并非伤寒为阴,伤暑必为阳。外邪中人,中于阳而阳气盛,则寒亦转为热,中于阳,而阳气虚,则暑亦为寒。此中于阳分,若中于阴分,无论寒暑,皆为阴证。所以酷暑炎热,并无寒邪,反多阴证,今人更多贪凉,喜吹空调,冷浴冷饮,更多阴证,证见恶寒身热疼重脉微弱。
《金匮》用白虎加人参汤,只取其身热而渴,亦是清热,益气止渴之意。人中暑邪,由于汗出,体液耗损,变为虚证,即便有发热、恶寒、恶风、疼痛等太阳病症状,也不能发汗或温针艾灸等驱寒取汗。脉象或弦细,或芤迟,均为虚证。中暑之人,小便结束时,身体会发冷而哆嗦,汗毛竖起。手足冷,略活动身体,则会发热,张口前齿可见干燥。如果使用发汗剂则恶寒加重,加温针或艾灸,则发热加重。如果使用泻下剂,则造成小便淋漓不畅加重。使用白虎加人参汤,石膏逐热、清胃、止渴;知母润渴、清泻热结,兼能益气;粳米益气止烦;人参甘微寒温补,能清热,补五脏。夏季中暑,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为白虎加人参汤主治。有些孩子夏季海浴之后出现高烧现象,可以使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此种情况,往往会误诊为葛根汤证,是错误的。葛根汤在《金匮要略》中是适用于要形成刚痉的情况,虽也有口渴、发热、小便不畅量少等,甚至牙关紧闭,不能说话,但是身上无汗。而中暑之人汗出。这是需要鉴别的地方,以免误诊。

从张仲景和李东垣的治疗中暑的方剂来看,都是从清热益气入手。热无论在内在外,或内外皆病,都要清泄热邪,补五脏之气。热退身凉,中气得补,则暑邪随之而解。仲景方更加简洁明了,李东垣更侧重补虚,用药较多。

另外,我家传有一个更快更方便的救治中暑的方法:一碗蔗糖水。蔗糖,即能清热也能益气,与白虎加人参汤和清暑益气汤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为简单、方便、廉价。人在中暑之时,往往煮药会耽误时间,而红糖水更易得,喝下去人就能缓过来,其他的任何救治都可能来不及。如果有薄荷,在红糖水里加一些薄荷也可以,薄荷有疏风散热之效,可辅助把体内的热散发出去,红糖益气。
世人勿以此方过于简单廉价而忽视,暑邪伤人亦能要人性命,若能记住此方,定不会于慌乱焦虑之中乱了方寸,而错失起死回生之良机!


上一篇:桂枝芍药知母汤,一个治疗寒湿热错杂的效方

下一篇:中国2大救命“神药”,中医誓死守护的方子,却无偿上交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