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的老上海,如果患了肝病,首先人们就会去找韩哲仙,韩哲仙在上海的声望可是和当红明星一样,无一不知,无人不晓。
要提起韩氏肝病疗法,可是很有历史了,韩氏肝病疗法最早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只是韩筱仙在上海小南山设了家“韩万年堂”的药号,售卖他自制的中药。
韩哲仙出生于1911年,他是孟河丁派的正宗传承人,他在继承家族治肝经验的基础上,还接受了正规的中医教育,担任过上海中医门诊部主任医师,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享有国务院津贴。
他首创了“清”、“通”、“消”、“补”治肝四法则,最是擅长治疗肝硬化和肝腹水,是享誉上海的中医肝病专家。鉴于他在治病肝病方面的突出贡献,而入选了《世界名人录》。
韩哲仙认为血瘀肝络会引发肝病,无论是重型肝炎,肝硬化等严重的肝病还是普通的肝病,病理实质上都是因为血瘀肝络造成的,所以治疗肝病就要掌握一个主要的原则就是减轻肝脏瘀血,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
这里介绍他的三个药方。(前面有介绍他的高热发黄的治疗方法)
一
肝病——新方黄病丸(韩哲仙方)
(组成)针砂60g,绿矾120g,茵陈60g,蔻仁3g,陈皮3g,赤茯苓9g,甘草3g,米仁12g,泽泻9g,面粉1000g。
(功效主治)磨坚散积,涤痰杀虫,健脾燥湿,补血退黄。主治:面色黧黑,巩膜微黄,疲惫消瘦,胁有癥块之慢性肝炎、淤胆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或萎黄无力钩虫病贫血患者。
(方解)绿矾生面裹煨涤痰祛痰,针砂煅熟消积平肝,均有祛瘀生新之功。以面浆水,茵陈、蔻仁、米仁、陈皮、赤茯苓、泽泻、甘草煎汤代水泛丸,取其和胃健脾,化湿退黄之效,全方可治痰瘀凝结,血气虚损之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贫血萎黄等症。
(按语)古方黄病丸仅针砂、绿矾二味,专治脱力黄病——即钩虫病失血所致黄肿病。用针砂、绿矾荡涤瘀浊,消积杀虫,兼有平肝补血(二药均含有硫酸亚铁)之功,为韩氏100余年来自制行销上海城乡之良药,颇具令誉。自韩老悬壶以来,认为该方对脱力黄病虽效,但多见消化道症状,而且治疗之范围较窄,遂加入茵陈、蔻仁、米仁、陈皮、赤茯苓、甘草诸味,煎汤代水,水泛为丸,不仅改善了消化道症状,还扩大了治疗范围,对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之黄疸不退,肝脾肿大之本虚标实者,其消痰祛痰,健脾化湿,补血退黄之功,均为中的。由之而发展;若黑疸而腑行艰结者,瘀浊极甚,可加入硝石以破坚散结,而急性肝炎后残黄久不退者,也属痰瘀阻结肝经,用以青黛、明矾,清肝火,消痰瘀而常获良效。总之消痰化瘀法是治疗肝病黄疸长期不退之要法,能改善症状与肝功能。
(方源)《韩哲仙治肝经验录》
二
肝病——益肾解毒汤(韩哲仙方)
(组成)党参9g,黄芪15g,熟地黄15g,巴戟天9g,仙茅9g,淫羊藿9g,黄柏9g,虎杖30g,六月雪30g,狼巴草30g。
(功效主治)益肾壮阳,解毒清热。神疲乏力,腰酸畏寒,大便溏薄,苔薄白,脉沉细及乙型肝炎病毒抗原长期阳性者。
(方解)党参、黄芪、熟地黄、白术、巴戟天、仙茅、淫羊藿等益气温肾壮阳,六月雪、狼巴草、虎杖、黄柏泄肾中相火热毒,腹泻可加入香连丸理气解毒,诸药协用,可益肾脏精气,泄相火邪毒,而使乙肝病毒抗原转阴。韩老认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的脾肾阳虚型患者,一般有疲惫无力,大便溏薄,腰膝酸软,不耐久劳的特点。即使肝功能检测正常,在肝穿刺中常可见到轻微的肝损害,运用益肾壮阳施治,可促进蛋白合成,加速肝细胞修复,佐以六月雪、狼巴草、虎杖、黄柏清除病毒,香连丸解毒止泻,可以达到增强体质、从而使乙肝抗原转阴的目的,符合中医扶正以祛邪的原则。
(按语)若见到脾肾阳虚证象者,可推导为肾精已耗,疫毒内伏,无力化解之故,用益肾精以解邪毒,可化邪于未发之先;肝硬化晚期,命火衰微,《医学正传》谓:“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衰则寿夭”,以益肾补火救之,庶几可挽回若干危厄之症,然也仅冀其带病延年耳。
(方源)《韩哲仙治肝经验录》
三
慢性肝病——养阴柔肝汤(韩哲仙方)
(组成)北沙参9g,川石斛9g,麦冬9g,白芍9g,枸杞子9g,女贞子9g,墨旱莲9g,郁金9g,川楝子9g。
(功效主治)柔肝养阴,软坚散结。主治:形体消瘦,口唇干燥,神疲烦躁,肝区隐痛,或有癥癖,脘腹撑急,或见龈血,舌红质干,脉细弦带数,常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之阴虚阶段者。
(方解)沙参、麦冬、石斛、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白芍养阴濡肝,佐川楝子、郁金等苦辛寒、疏肝理气合治热毒灼烁肝阴之胁痛脘胀诸证。癥积加鳖甲、穿山甲、牡蛎等柔肝软坚,耗及肝血加当归、生地黄以濡养肝血。
(验案)聂某,男,35岁。1984年2月21日就诊。肝区疼痛,腹胀乏力2年多。超声波示:肝脾大。甲胎蛋白(-),谷丙转氨酶40U以下,麝浊8.5U,锌浊13U,白蛋白/球蛋白:4.25∶2.54,无肝炎及血吸虫病史。嗜酒,每日白酒150~200g。西医诊断:酒精性肝硬化(早期)。症见:精神疲惫,头晕目眩,内热口燥,胁痛隐隐,舌质红,脉细弦数。中医诊断;酒毒瘀热,消烁肝营,阴液耗伤,激伤经脉。治则:养阴柔肝,清营和络。方用:川石斛9g,北沙参9g,麦冬9g,丹参15g,甘菊花9g,枸杞子9g,制女贞子9g,赤白芍各9g,金银花9g,连翘9g,川楝子9g,白茅根30g。每日1剂,2次煎服。坚持服药1年半,肝功能检查正常,胁痛消失,继服成药六味地黄丸、鳖甲煎丸等调理。
(按语)热毒灼烁肝阴,变生癥结、臌胀等证,是慢性肝炎、肝硬化,乃至部分肝癌的重要病机,应用柔肝养阴,软坚散结等药,滋养肝体,使肝组织纤维化得以改善,长期应用能使肝质硬化减轻,故为慢性肝病的重要治法之一。
(方源)《韩哲仙治肝经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