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王清任的5个化瘀血的方,你都知道吗么?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1104
刘雨林整理
王清任,清代医学家(1768-1831年)。字勋臣,直隶玉田(今属河北)人,邑武庠生,又纳粟得千总职。


王清任是中国清代的一位注重实践的医学家,他对祖国医学中的气血理论作出了新的发挥,特别是在活血化瘀治则方面有独特的贡献。
他创立了很多活血逐瘀方剂,注重分辩瘀血的不同部位而分别给予针对性治疗,他的方剂一直在中医界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经临床实践验证,疗效可靠。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重要遗产,从秦汉以来,活血化瘀法不断充实完善,而以清代王清任的学术成就尤为引人注目。他的学术思想不仅对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作出了贡献,而且对针灸临床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有五个有名的活血的方子: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


1.血府逐瘀汤

药物组成:

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当归三钱(9g)     生地黄三钱(9g)

川芎一钱半(5g)   赤芍二钱(6g)

牛膝三钱(9g)     桔梗一钱半(6g) 

柴胡一钱(3g)     枳壳一钱(6g) 

甘草一钱(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见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夜不能睡,或夜寐不安,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或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2.通窍活血汤

赤芍一钱(3g)     川芎一钱(3g)  

桃仁三钱(9g)              红花三钱(9g) 

老葱三根切碎(3g)   红枣七个去核(5g)

麝香五厘,绢包    黄酒半斤。

将前七味煎一盅,去渣,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现代用法:加黄酒适量,同水煎服)


功用:活血通窍。

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昏晕,或耳聋年久,或头发脱落,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积而见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潮热等。



3.膈下逐瘀汤

五灵脂炒,三钱(9g)  当归三钱(9g)

川芎二钱(6g)                桃仁三钱(9g) 

丹皮二钱(6g)       赤芍二钱(6g)

乌药二钱(6g)       延胡索一钱(3g) 

甘草三钱(9g)                 香附钱半(3g)  

红花三钱(9g)       枳壳一钱半(5g)

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瘀在膈下,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4.少腹逐瘀汤

小茴香七粒,炒(1.5g)  干姜二分(3g)  

延胡索一钱(3g)              当归三钱(9g)   

官桂一钱(3g)       赤芍二钱(6g)

川芎一钱(6g)                蒲黄三钱(9g) 

五灵脂二钱炒(6g)

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连接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症。


5.身痛逐瘀汤

秦艽一钱(3g)      川芎二钱(6g) 

桃仁三钱(9g)              红花三钱(9g)  

甘草二钱(6g)      羌活一钱(3g)

没药二钱(6g)      当归三线(9g) 

五灵脂二钱炒(6g)        香附一钱(3g) 

牛膝三钱(9g)      地龙二钱,去土(6g)

水煎服。


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

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方解】这个血府,王清任专指膈上胸中。其他几个方剂各有各的部位,这是一个特点。另一个特点,它是治疗瘀血发热,它所治的证比较多,因为王清任擅长以活血化瘀而有所成,他拟定了多个叫逐瘀的方剂,各有所宜。


这五个方剂基本上用的是桃红四物汤,但有变化,头痛也治,胸痛也治,月经不行也治。关于饮水即呛,它另外还有一个会厌逐瘀汤。


这里讲血府逐瘀汤,这个方剂的特点在于既用了桔梗,又用了枳壳;既用了柴胡,又用了牛膝。用了桃红四物好理解,用了赤芍而不是白芍,因为它着重在活血,它所治又在胸中,所以用桔梗和枳壳。过去有个枳桔散,治胸中满而不痛,一升一降,它对于胸中之气有个升降的作用,可以行气宽胸。


用在这里,由于行气的作用,就加强了活血作用。血藏在肝,胸中又是肝经的分野,所以用柴胡舒肝、调肝气以行血,同时又用牛膝引血下行,又是一升一降。


就这两对药,两个特点,因此可以活血祛瘀而下行。这个方剂治疗瘀血性的心绞痛很好用,胸痛,还有肋软骨炎也很好用,还可用来治疗脑震荡后遗证,治疗此病常加磁石,因为瘀血证在这种情况下,有时睡眠不好不需加安神药,只要你把瘀血化了,热也清了,心得血养,神也就安了,所以要根据情况来加以区别。


特别是瘀血化热,瘀血发热也是午后潮热,那么它和另一个方剂隔下逐瘀汤配合起来用,可治小孩疳积,或大人肝脾大而有瘀血的。


也可用三个方剂联合治疗,通窍活血治疗头面四肢皮肤、浅层的、上部的。例如刚才讲小儿疳积,肚子大了,上面有青筋,用通窍活血汤治青筋;腹中有痞块,用膈下逐瘀汤;潮热用血府逐瘀汤。这是它们合起来用。


但单独应用时,通窍活血汤治疗头痛、头面的瘀血,皮肤上的以及四肢的。举例来说,白癜风可以用它治疗,是用桃红四物而不用当归、生地,只用赤芍、川芎,另外加葱、姜、枣、麝香。所以过去治疗面部的白癜风要吃好多付,吃了以后,有的能够逐渐变颜色,而且很有特点,先是白的当中有红点,后来红点越来越多,最后变成一片。


这是从实际经验当中得出来的,所以可以试着用一下。麝香不一定必用,在头面的可以适当用一点白芷,不超过3g,不要多。


但实际应用中要注意,因为都是用的升散之药,而对于妇女有肝郁、有肝火的人,要配一点降药,经常用的是牛膝。如果应用以后有点风阳上扰、头昏头痛的,加点磁石、夏枯草或茺蔚子都可以。


膈下逐瘀汤的情况就变了,就是治脐下腹部有痞块。痞块不是痞气,伤寒所讲的痞,多是指痞气,这里所讲的是瘀血形成的痞块。膈下逐瘀汤化瘀血、消痞块的作用比较好,还有止痛的作用。因为瘀血结成块,多有痛。但是这几个方剂都是治疗实证的,特别是膈下逐瘀汤消痞块,血府逐瘀汤治心绞痛,都要注意。


病久以后,特别是心绞痛有虚证,如果见气虚要加补气药。如果血压高,要加重镇平肝药。如果见血虚、阴虚要加滋阴养血的药。那么膈下逐瘀汤更要考虑正气的问题。


因为这些情况发生到了在脐下或腹中有病块,病比较长了,正气和血比较虚时,要间断、交替地用药,不要一直猛攻,可以加益气健脾的药。


另外还有就是不要单纯地用大黄之类的逐瘀药猛攻,关键要注意它是否气虚。如果气不虚,没问题。到了少腹逐瘀汤,它和温经汤有区别,它是治疗下焦有寒、血瘀经闭的实证,如果用对了,见效是很快的。


身痛逐瘀汤、它就是长期的风湿痛,久病人络,久病人血,血瘀了,因此祛风湿的药就是羌活、秦艽,加上活血的药,再加上地龙。地龙这个药,它能清热、通经络、散结,可以祛经络之痰。它是寒性的,所以有时用来清热熄风,主要用于久病入血入络,寒湿郁而化热,所以在活血通络的同时用地龙。


但是这几个方剂,都必须要有瘀血的见证,所以在血府逐瘀汤中说得比较清楚。好多病都是这样,耳聋脱发,是通窍活血汤治的;另外痞块发热,月经不调,总之关键是有瘀血,没有瘀血不能用。舌质暗红,舌边有瘀斑,舌面有瘀点、唇暗,两目下暗黑,脉涩,但更多的是弦,甚至弦数。结的厉害了才有弦涩,痛的厉害了才有弦紧。这就是几个方剂区别应用的要点。


它们配伍的特点,通窍活血汤往上行,用麝香、用葱;血府逐瘀汤着重的是胸中,用枳壳、桔梗的同时,还用怀牛膝防止柴胡之升;少腹逐瘀汤用小茴香,还有官桂;身痛逐瘀治疗风湿、通经络,这就是它的用途。


整个王清任的方剂,以活血化瘀见长,它在不同的地方配上不同的药,这就是他还没有离开归经的用法。这里可能有疑向,他治小儿疳积或肚子胀、瘀血,大人也有,他用三个方剂来分别治,又是实证,特别是大人,肝脾大了,腹中有肿块,腹部也膨大了,这肯定有水,而且是虚实夹杂,所以这种情况,一是加行水药,一是交替用,或者是在方剂里照顾虚。这就是原则,或者是攻而后补,或者是攻中兼补。


还有刚才讲的小儿疳积也是这样,攻完了以后赶快健脾,在针对这些证的基础上,交替应用这三个方剂来除掉痞块,并进行善后治疗,才能避免反复或体弱难复。



上一篇:带状疱疹后遗痛,一个中成药可根除

下一篇:治咳嗽(珍本医籍所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