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阳痿的三味药
有一个少精弱精、难以生育的病人,想来求子。
这个病人刚结婚不久,精子活力只有百分之二三十。老师说,这样的病人,大多不是真正的肾虚,而是肝郁。
老师曾经用逍遥散加蜈蚣的思路,把一些不育男性的精子活力由20%提高到80%。但这个病人看着确实身体比较弱,长得非常清瘦,说话也很小声。
老师摸了摸他的脉,然后又看他的舌象,见他懒动寡言,便对他说,你累了,它也累了,你动得了,它也动得了。
精子活力差,就是郁在里面了。你要少郁在家里,多做些户外活动,爬爬山,只要你能动能活,它也能动能活,你生气烦躁,它也生气烦躁。
然后老师直接叫我开四君子、五子衍宗丸合方。
“四君子汤中和义”,这四君子汤具有君子中庸平和的美德,是调脾胃中土气虚的第一方,红参2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炙甘草8克。
五子衍宗丸即五种中药种子,取其以子通子之义,子能够传宗接代,繁衍子孙,所以称之为衍宗丸,五子分别为菟丝子15克,枸杞子15克,五味子5克,覆盆子15克,车前子10克。
因为病人还是以虚底为主,车前子偏利,故老师常用黑豆来代替,黑豆入肾,通中带补,不会滑利肾精。
老师还加入杜仲20克,川续断20克,五加皮20克。古书说杜仲入腰肢,这三味药就是专门引药入腰肢的。可引五子衍宗丸入腰肾,补肾精。
最后老师还加了蜈蚣2条,淫羊藿30克,鹿角片20克。老师说这药吃下去,病人能正常晨勃,再调养一段时间,便能够生育。
这淫羊藿就是仙灵脾,补肾之力平和持久。记得一位老药工说过,中药里面凡药名沾仙带灵的,或者有神的,都必须特别注意,它们功效都非同凡响,比如仙灵脾、威灵仙、灵芝、茯神、仙茅、仙鹤草等。
古人起药名都是慎之又慎的,绝不会随随便便。这些沾仙带灵有神的药物,用好了,可以治疗很多疑难杂病。
老师治疗坐骨神经痛以及各类脊椎病变,也非常喜欢用这三味药,
这三味药是有兴阳、助晨勃功效的。为什么呢?这鹿角片乃鹿头顶诸阳之会长出来的,通督脉,故云“鹿角通督壮元阳”。
而蜈蚣又称百节虫,俗话说,百节之虫,死而不僵。体型多节,类似一个个脊椎构成。又以其善走动,四川产的为道地,故又称为川足。能搜刮脊椎腰背久伏之寒湿以通络。
民间有个经验方,就是把逍遥散加蜈蚣一起打成粉,治疗各种肝郁络脉引起的阳痿。这种阳痿,补药是没有效果的,疏肝解郁通络,令肝经能够“下络阴器”,则痿者可振。
这里还要说一下淫羊藿这味药,老师非常善用而且常用。记得古书里说淫羊藿是有它来源的,“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盖食此藿所致,故名淫羊藿。”这就是说,有一种藿草,羊吃了,能增强繁衍生育能力,故名淫羊藿。
古人是不轻易把这其中的道理言明的。因为其心不正,用了良药,恐怕也会坏事。即《内经》“以欲竭其精”,靠药物来纵欲,只会加速身体的败亡,这会让身体半百而衰啊!《内经》称这样的人为“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我们反观要达到年百岁而动作不衰,且能有子,不也在这句话中吗?就是要知道节欲,要知道御神。节欲是淡泊寡欲,御神就是少思虑,令神志能安逸。
老师最常交代病人的医嘱,就是少思虑,多运动。这也是养生的宗旨,即“养心宜静,养身宜动”。
有些人好吃懒动,没有节制,又思虑计较非常多,所以才与疾病痛苦长期相伴。
◎专治抽筋的药对
腿脚抽筋怎么办?经常有这样的病人来找老师。
有个老年病人,因为脚抽筋来找老师。老师摸了他的脉说,你这抽筋是小问题,很容易解决。你是不是看东西变得模糊了,而且头晕晕沉沉,脖子强硬。病人点头称是。
我一想也恍然,这脚抽筋,是肝主筋,而肝又开窍于目,肝阴不养筋,肝血不养目,所以才会抽筋、眼花。
老师说这病人脉象中焦关部郁得很,有化火的气势,故脉象向上亢越。治疗抽筋的同时,另一边还要重视兼顾整体脉象变化。
老师直接以两味药淫羊藿30克、小伸筋草15克来对治抽筋。
老师说这是专病专药,经验之谈,见一个治一个。
因为水生木,肝阴要从肾精中抽用上来,所以老师还重用杜仲、牛膝以补肾气,白芍、木瓜缓肝急,这是治抽筋的本。
接着要解决病人肝郁化火的问题。病人因为胸膈有郁热,睡不好觉,晚上易抽筋。
这时老师用理气清热的思路,这里有五味药是老师最常用的药组,即枳壳15克,桔梗15克,木香30克,栀子12克,淡豆豉30克。
我们称此五味药为“胸膈郁热五虎将,理气清热效最良”,专治肝郁化火的。其实这胸中郁结一打开,闷热一除,许多疾病都可以自愈。
这五味药也是对治时代病的,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心烦气躁,易于肝郁化火,所以老师特别选用这五味药来对治时代病。解决了抽筋与肝郁化火的问题,还得照顾好病人的整体气机状态。
老师说把脉首先要把整体脉势,气机占七成,病机只占三成。这病人脚抽筋,跟二便通不通利也有关系。
老师还加入两组非常巧妙的药对,以增强下焦膀胱、肠腑的排浊能力。病人眼睛有些昏花淡黄,那是因为肝浊不能从大小便排出的缘故。
肝郁化火,除了清理中上焦外,还需要通利下焦,给邪以出路。
这两组药对就是专为此而设的。
第一组药是炒薏苡仁30克,泽兰15克,渗利小便,令浊气自州都之官膀胱排出,这样眼睛就可以变得清澈。
利小便为什么可以让眼睛变清澈?尤其是小便黄赤者,这个道理很管用。我们刚开始不明白,为什么利水的药物可以明目,明目不是要补肝肾吗?《药性赋》说:“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后来看到这句话,想通了。
当肝经被湿浊蒙蔽时,再用补药,只会加重眼花。老师说这是鸠占鹊巢。所以清利浊热就能令眼睛清澈。这也是拨云见日的道理。
而薏苡仁、泽兰渗利小便的功用也同车前子一样。上面眼花黄浊,可以通过引热下行,从小便排出。这也是《内经》“上病下取”的思路。
这第二组药对也非常巧妙,是用火麻仁30克与苦参8克来润通肠道,增强肠道排浊能力。二便通调,百病乃消。
老师运用中医整体观来治疗疾病的思路,再一次在这个小小的抽筋方中体现。
我们还特别发现老师习惯把薏苡仁、泽兰、火麻仁、苦参这些偏治下焦疾病的药放在处方的最下面,或加入成方的后面。
这里面也是有表法的。一张处方单可以分为上、中、下,人体也是上、中、下三焦。火麻仁、薏苡仁偏于通调大肠、小肠、膀胱下焦,放在处方下面更容易理顺思路。
这里还要提一下薏苡仁,这里用的薏苡仁是老师亲自炒过的,薏苡仁炒过变成炒薏苡仁,加强健脾化湿之力,而且淡渗利湿,还不至于太伤阴。
关于炒薏苡仁,我们第一次炒时,周师傅教了一遍技巧,说是薏苡仁偏重硬,炒时火候要大,小了透不到里面去,手要勤快翻动,从左翻到右,从右翻到左。慢了还会炒焦。这样炒才能炒出好薏苡仁。
薏苡仁炒好的特点是颜色金黄,没有焦味,且香味特别浓。按这样的要求炒,我们只炒了三包,胳膊就非常酸胀了。看来中药的炮制环节也是非常关键且不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