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100首中医经典名方(70/100)

发布时间:2023-08-20 阅读:1054

三师齐言堂

61、保阴煎

【组 方】:生石膏三、五钱,熟地三、五钱或一两,麦冬二钱,知母、牛膝各一钱半。

【煎服方法】: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原文出处】:《景岳全书》“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

【主治病证】:滋阴清热,固冲止血。主治阴虚内热动血证。症见带下淋浊,色赤带血,血崩便血,月经先期,舌红苔黄,脉滑数。临床可用于泌尿系统感染、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慢性子宫颈炎症、先兆流产、绝经期期综合症等。可用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临床主要症状为产后或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净,时间超过3周以上。血色鲜红或深红,质黏稠,口干喜饮,心胸烦躁,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脉细或细数,舌质红,苔薄黄。先兆流产临床症见孕早期或晚期阴道少量流血,色鲜红或深红,心烦口渴,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抗精子抗体所致免疫性不孕符合不孕症诊断,经系统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及男方因素,抗精子抗体检查阳性。

62、化肝煎

【组 方】:青皮、陈皮各二钱,芍药二钱,丹皮、栀子()、泽泻各一钱半,土贝母二、三钱。

【煎服方法】: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原文出处】:《景岳全书》:“治怒气伤肝,因而气逆动火,致为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证。”

【主治病证】:怒气伤肝,气逆火动,胁痛胀满,胃脘灼痛,烦热口苦,或动血,舌红苔黄,脉弦数。临床上可用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肝炎、胆囊炎、特发性水肿,乳腺增生、月经先期、崩漏、经行头痛等。

63、济川煎

【组 方】:当归三、五钱,牛膝二钱,肉苁蓉(酒洗去咸)二、三钱,泽泻一钱半,升麻五分、七分或一钱,枳壳一钱。

【煎服方法】: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前服。

【原文出处】:《景岳全书》:“凡病涉虚损,而大便闭结不通,则硝、黄攻击等剂必不可用,若势有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

【主治病证】: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老年便秘、产后便秘的等肾虚津亏肠燥者。

64、固阴煎

【组 方】:人参随宜,熟地三、五钱,山药二钱(炒),山茱萸一钱半,远志七分(炒),炙甘草一、二钱,五味子十四粒,菟丝子二、三钱(炒香)。

【煎服方法】: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原文出处】:《景岳全书》:“治阴虚滑泄,带浊淋遗,及经水因虚不固等证。此方专主肝肾。”

【主治病证】:养阴固精。主治肝肾两亏,遗精滑泄,带下崩漏,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止,妇人阴挺。以月经先后不定期、腰骶酸痛、脉细尺微为辨证要点。现代多用本方治疗月经不调、功能失调两性子宫出血、不孕症、闭经、梦遗等。

65、托里消毒散

【组 方】:人参、川芎、白芍、黄芪、当归、白术、茯苓、金银花各一钱,白芷、甘草、皂角针、桔梗各五分。

【煎服方法】: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原文出处】:《外科正宗》:“治痈疽已成不得内消者,宜服此药以托之,未成者可消,已成者即溃,腐肉易去,新肉易生,此时不可用内消泄气、寒凉等药致伤脾胃为要。”

【主治病证】:主治疮疽元气虚弱,或行攻伐,不能溃散。现用于脓耳、凝脂翳等五官科疾病,证属气血不足者。

66、清上蠲痛汤

【组 方】:归一钱(酒洗),小川芎一钱,白芷一钱,细辛三分,羌活一钱,独活一钱,防风一钱,菊花五分,蔓荆子五分,苍术一钱(米泔浸),片芩一钱五分(酒炒),麦门冬一钱,甘草三分(生)。

【煎服方法】: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原文出处】:《寿世保元》:“论一切头痛主方,不论左右偏正新久,皆效。”

【主治病证】: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兼清里热。主治一切正偏头痛,临床用于治疗偏头痛、偏头痛性眩晕、慢性顽固性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月经头痛等。

67、清肺汤

【组 方】:黄芩(去朽心)一钱半,桔梗(去芦)、茯苓(去皮)、陈皮(去白)、贝母(去心)、桑白皮各一钱,当归、天门冬(去心)、山栀、杏仁(去皮尖)、麦门冬(去心)各七分,五味子七粒,甘草三分。

【煎服方法】:上锉,生姜、枣子煎,食后服。

【原文出处】:《万病回春》:“治一切咳嗽,上焦痰盛。”

【主治病证】:主治肺热咳嗽,咳痰不爽,舌苔黄腻。以咳嗽痰黄、咳痰不顺、舌苔黄脉腻辨证要点。临床用于治疗慢支、支哮、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最多用于急性支气管炎。

68、养胃汤

【组 方】:半夏(汤洗七次)、厚朴(去粗皮、姜汁炒)、苍术(米泔浸一宿,洗切,炒)各一两,橘红七钱半,藿香叶(洗去土)、草果(去皮膜)、茯苓(去黑皮)、人参(去芦)各半两,炙甘草二钱半。

【煎服方法】: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乌梅一个,煎六分,热服。

【原文出处】:《证治准绳》:“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憎寒壮热,头目昏疼,不问风寒二证,夹食停痰,俱能治之,但感风邪,以微汗为好。”

【主治病证】:温中解表,兼能辟山岚瘴气。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憎寒壮热,头目昏疼,肢体拘急,不问风寒二证,及内外之殊。兼能治四时瘟疫。

69、清骨散

【组 方】:银柴胡一钱五分,胡黄连、秦艽、鳖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钱,甘草五分。

【煎服方法】: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原文出处】:《证治准绳》:“专退骨蒸劳热。”

【主治病证】: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骨蒸劳热,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颧赤,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临床常用于治疗结核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发热骨蒸等属阴虚内热者。

70、石决明散

【组 方】:石决明、羌活(去芦头)、草决明、菊花各一两,甘草(炙,剉)半两。

【煎服方法】:右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盏。煎六分,和滓,食后、临卧温服。

【原文出处】:《普济方》:“石决明散,治风毒气攻入头系眼昏暗,及头目不利。”

【主治病证】:清热平肝、明目退翳、祛风散邪。现代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因肝经积热、风邪上扰所导致的角膜炎、前葡萄膜炎、头痛、目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超急性结膜炎后期余邪未尽者、角膜溃疡、虹膜突出、早期白内障等疾病。


上一篇:100首中医经典名方(60/100)

下一篇:100首中医经典名方(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