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同药,为什么越治越严重? 病案一: 第一个病案的患者是个我的一个徒弟,几年前,我这个徒弟给我发信息,慌里慌张地问我:“师父师父,我这个上吐下泻还发烧,您看我怎么治才好哇?” 我看到这个信息的第一反应就是有点生气,我说:“你在我这里学了这么久,连个上吐下泻发烧的病都不知道是什么病,还治不了?你出去别说你是我徒弟,我丢不起这个人。” 这个徒弟连忙解释:“师父啊我知道怎么治,但是治起来很慢,我现在急,赶急的有事,最好是有能够当场就能治好的方法,您肯定有办法,现在只有您能帮我啦!” 我没办法,徒弟都是债,我就给他推荐了藿香正气液,我说:“这样吧,你赶紧去药店买一瓶藿香正气液,或者买几瓶藿香正气液,应该很快就能好。” 我就是随便给他一说啊,因为它上吐下泄又感冒,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中有中成药藿香正气液啊,刚好治这个胃肠型感冒。 没过几个小时,这个徒弟就跟我发信息说:“哎呀师父师父啊,您真是神医呀,太神了,我说让您今天就治好,没有想到是半个小时之后就好了,喝完藿香正气液,那个人整个人就舒服了,不吐也不泻了,也不发烧啦。” 我就直接说:“淡定,藿香正气液可以治疗胃肠型感冒,这很正常,你自己回去记得多看书。” 治好了,这个事按理来说应该就这么过去了,但是没想到它还有后续。 病案二: 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徒弟又跑来跟我说:“师父,师父不对呀,我有一个朋友也得了胃肠型感冒,我给霍香正气液给他喝,怎么喝了无效,甚至还有更加严重的趋势呢?” 我就问他:“你怎么判断他跟你以前是一样的情况呢?” 他说:“跟我一样啊,上吐下泻,而且还发热,不是一样的情况吗?” 我说:“那上吐下泻发热就一定是藿香正气液吗?” 这个问题还真把这个徒弟问住了,他一头雾水,我恨铁不成钢。 我就问了一下:“对方是个什么情况?头疼在哪呢?” 他说:“在这个眼睛周围眉棱骨周围。” 我说:“那你朋友这个头痛是阳明头痛,我看他是太阳阳明合病,不应该用藿香正气水,应该用葛根加半夏汤。” 于是乎徒弟就让他朋友吃葛根半夏汤,没想到一付药就搞定了。 他觉得不解,就问我:“为什么我的上吐下泻的感冒,胃肠型感冒用的是藿香正气水,很快就得到了解决,他的胃肠型感冒要用葛根加半夏汤呢?” 我就给他解释:“你一定要搞清楚,都是胃肠型感冒,你偏胖,体内有湿气我是了解的,那么外感风寒,内有湿滞的这样一种胃肠性感冒,就是藿香正气水。” “而你这个朋友呢,他虽然也是上吐下泻的胃肠型感冒,但是他是太阳阳明合病,他的头痛的区域在阳明经所在的区域,因此他应该用葛根加半夏汤来治疗。” 我这个徒弟听完之后,茅塞顿开:“看来即使大家都是一样的症状,用的方子也可能完全不同啊。” 我告诉他,这叫同病异治,在中医上很常见。 《伤寒论》中的葛根加半夏汤 《伤寒论》第33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炙甘草二两,芍药二两,桂枝二两,生姜二两,半夏半升,大枣12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太阳与阳明两经同时感受外邪而发病,出现了头痛、发热、畏寒、无汗等表证,但是又出现了呕吐,却没有腹泻的这种情况呢,用葛根加半夏汤来治疗。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炙甘草二两,芍药二两,桂枝二两,生姜二两,半夏半升,大枣12枚。以上八味药用水一斗,先加入麻黄、葛根煎煮,煮去二升水分,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他的药,煎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服药后复盖衣被取暖,以获得微微的汗出。 葛根加半夏汤具有发汗解表,降逆止呕的功效。主治太阳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还可能有恶寒发热,额头作痛,项背强,无汗等,亦可同时兼有下利。 看名字就知道,葛根加半夏汤是葛根汤加半夏而成。 葛根汤和葛根加半夏汤都用于治疗太阳伤寒的外感表实证,都能够缓解风寒侵袭身体的症状,同时内部阳明经脉也受到了影响。共同表现出的症状有发热、恶寒、头痛、全身疼痛,以及无汗和脉搏浮紧等。治疗这两种证候的方法是采用辛辣而温热的药物来促使身体出汗,以达到解表的效果。两种药方的药材成分都包括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和大枣。 以上是两者的共同点,两者的区别也很明显,葛根汤的病机特点是风寒束缚在体表,同时内部阳明经脉受到压迫,导致大肠的传导功能紊乱,出现水样的腹泻。治疗方法是通过出汗来缓解表面的束缚,并提升清气以止泻,这就是葛根汤的作用。 葛根半夏汤的病机特点是风寒外邪侵袭,内部压迫阳明胃脉,导致胃气逆流,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治疗方法也是通过出汗来缓解外感的束缚,同时降逆止呕。葛根半夏汤在葛根汤解表散寒而和中的基础上加入了半夏,以增强降逆止呕涤饮而安胃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