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疡安
【药物组成】
黄连2份 沉香2份 白芨6份 川贝1份 三七1份
【临床运用】共研细末,过筛,装胶囊,每粒约0.5克。每日三次,每次3克。治疗12周后复查。
【一般资料】治疗135例。年龄在19~68岁,病例均具有型症状,经纤维胃镜检查,证实为溃汤病。
【治疗结果】治疗135例,自觉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1.9%。胃镜检查,痊愈80例,占59.3%,好转40例,占29.6%。
二、溃疡宁
【药物组成】
牛黄 珍珠 象牙屑 青黛(制为胶囊丸剂)
【临床运用】
于每晚睡前服溃疡宁胶囊剂3粒。4周为一
疗程。
【一般资料】共治100例,其中男性95例,女性5例。全部病例均经纤维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汤。年龄21-50岁占全部病例73.57%。
【治疗结果】
治疗100例,服药4周,总有效率为95%。
三、溃疡散
【药物组成】
青黛2克 珍珠、黄连各1克 海螵蛸15克 朱砂3克冰片2克 硼砂6克
【临床运用】晒干研粉过筛,晚上19点30分先服阿托品0.6毫克,半小时后将散约5克拌入氢氧化铝凝胶20毫升内呑服,服后至次日早餐前禁食其他食物。服4周为一疗程。
【一般资料】共治300例,男191例,女109例。年龄11~72岁,病程多为1~10年。
【治疗结果】300例中,治愈250例,占83.32%;显效29例,占9.82%;好转20例,占6.69%。总有效率99.83%。
四、益气活血方
【药物组成】
党参、黄芪各25克 茯苓20克 白术15克 甘草6克 乳香、没药各10克 海螵蛸30克
【临床运用】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30天为一个疗程。未加用其他药物。
【一般资料】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0例,其中男8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0.9岁。球部单纯性溃疡62例,球部多发性溃疡38例,溃疡直径平均为0.98厘米。
【治疗结果】100例中,近期治愈者85例,占85%;好转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
五、加味乌贝散五、加味乌贝散
【药物组成】
乌贼骨、大贝母、生臼芍、生甘草各50克 乳香、没药、参三七粉各30克
【临床运用】研细末装胶囊,每粒0.5克,每次服6粒,每日三次,饭前二小时温开水送服。连服一个月为一疗程。
【一般资料】共治117例,其中男81例,女33例。年龄在19~67岁.病程1~5年4例,6~10年72例,10年以上11例。病例均经纤维胃镜确认。
【治疗结果】服药时间最短为25天,最长为67天,平均16天。痊愈87例,占77%,好转21例,占16%。总有效率93%。
【按语】溃疡病(旧称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具有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的特点,属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范围。其发病与脾、胃、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本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病程往往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之久,达也符合中医"久病多虚"之说。溃疡病的发生与发作,是由于情志所伤,劳倦内伤,或饮食不节、或气候剧变。劳则伤气,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而致胃脘痛。因此,治疗用扶正固本(健脾益气)为主。辅以祛邪(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行气疏肝)。黄氏的益气活血方,重用党参、黄芪、茯苓、白术以益气健脾;加乳香、没药以活血散瘀,止痛生肌;海螵蛸制酸收敛止血。王氏的溃疡宁,由牛黄、珍珠、象牙屑、青黛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去腐生肌功效,可促进胃粘膜代谢,加速组织修复,从而促进溃疡愈合。吴氏的溃疡散有清热解毒、燥湿化腐、生肌止痛,养心安神功效,用散剂后可在溃疡表面形成药膜,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同用少量氢氧化铝凝胶、阿托品可减少或中和胃酸,减弱胃肠蠕动,解除平滑肌痉挛,加强溃疡散对溃疡面的附着,使之充分发挥药效,从而达到溃疡面愈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