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专家杨小红
我是杨小红,广州三甲医院糖尿病医师,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糖尿病、肾脏疾病工作近四十年。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联系。所以,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必须要从调理脾胃开始。
患有糖尿病的人几乎随处可见,但它的危害不仅仅是“变美、变瘦”这么简单。
它不仅会导致多个器官受损,还会出现许多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症状。长期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喜食肥甘厚味是主要致病因素。
那么,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机主要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证。
肺将人体吸收的水分进行再分配,将津液输布至全身。肺气亏虚,津液不能上承于口咽,则出现口渴多饮;津液直趋于膀胱,则小便频数。
当人体水分变少,就会导致阴虚阳亢,燥热灼伤脾胃,胃火炽盛,脾阴亏虚,出现多饮、多食。
面色常表现为整个面部泛红。体内的燥热之邪迫津外泄,就会导致多汗,出汗过多,津伤及气,就会出现气虚、乏力。
舌象表现为,舌质红,苔薄或少。气阴两虚证,津伤明显一般舌瘦,气虚明显一般舌胖。脉细或沉。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张国医大师邓铁涛的降糖方。
组成:生黄芪、生地、麦冬、知母、黄连、葛根。
结合我的一位患者的病例,跟大家详细讲一下:
64岁的周先生,患2型糖尿病已有多年,长期依赖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但效果并不理想。最近他血糖波动较大,于是来找我。
刻诊:舌红苔黄,脉细数。辨证为气阴两虚、胃热炽盛型糖尿病。治以益气养阴、清胃泻火为主。
我便给他开了上述方子,服药一段时间,周先生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明显减轻。空腹血糖降至5.9mmol/L。
根据他的病情变化调整药方,加以巩固。后随访,血糖持续稳定,且未再出现明显的糖尿病症状。
最终,他逐渐减少了降糖药物的用量,并实现了停药。
为何该方功效这么好?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生地滋阴养血,清热生津;麦冬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黄连清热解毒,燥湿止痢;葛根升阳解肌,生津止渴。
全方合用,既能顾护胃气,也能益气养阴,用于治疗津伤而伴有虚热上逆的消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