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善而固执
消渴类似于今日的糖尿病,金匮要略中提到了两种消渴,我又增加了一种在这里,共有三种消渴,即上消、中消、下消。上消的肺里面消渴的时候是渴饮千杯不能止渴,中消呢是胃,肠胃,饥,肚子很饿,那个吃一百碗饭,还是不能解饥,下消呢就是我们的桂附八味丸证,就是不能行房事,那上消诸位可以用白虎人参汤做加减。首先介绍消渴的成因是什么。在黄帝内经里面大家读过,三阳结,名消渴。什么叫做三阳结呢,胃太热,大肠过热。这个太热,胃里面太热,造成中焦呢,也跟着热,所以中焦热是冤枉的哦,这个小肠啊,这个中间的热,十二指肠啊,这个肝胆里面的热是冤枉的,这个热(胃)加上这个热(大肠)把中间这个热起来,这就叫做三阳结,消渴,这是黄帝内经来的。
第一种是上消糖尿病,口渴的很历害,水再多都无法止渴,只要人参白虎汤喝下去,几剂药之后血糖就恢复正常。
第二种是下消糖尿病,主要症状是阳不举,小便频数,桂附八味丸可以解决,需要吃个半年左右才会好。
第三种是中消糖尿病,饥食百碗不能解饥,因为脺肉(指胰脏)过热造成的。治疗中消消渴时,开处方要注意:第一,要让胃里面的蠕动缓下来,就是让胃火降下来;第二将大肠里的脏东西同时清出去,因为大肠里面本来就热,如果囤积了很多脏东西在里面,热散不掉又闷在里面,就会更热;第三要改变生活习惯,晚餐不要太晚,不要吃的太饱,并适当运动后再入睡。张仲景对于中消没有开立处方,其实我用的是泽兰丸并配合适当运动。药吃下去以后,胃火下降,同时可以通利大便,吃一点食物就饱,增加运动量,这样经过一段治疗也会治好。
乌梅丸方(遇考试就紧张拉肚子用此方;糖尿病)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 (炮去皮) 蜀椒四两 (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方
处方一:(出自《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补肝汤) 桂枝 47克 干姜 47克 五味子 47克 竹叶 16克 旋覆花 16克 大枣4枚 代赭石 16克
处方二:(出自《伤寒杂病论》--乌梅丸方) 乌梅 300 个 黄连 250克 蜀椒63克 黄柏94克 细辛94克 当归63克 桂枝 156克 炮附子94克 干姜94克 人参94克
注解:将以上药到药房加工成 6克药丸,每日三次,一次一丸。
糖尿病患者腿部伤口不能愈合的方法 取 黄糖半斤放入温水中,完全溶化后将患处浸泡于糖水中半小时以上,会有脓液排出。每日早晚各一次,两三天伤口即可愈合。
患者上热下凉比如重症糖尿病,红斑狼疮,血癌等 出自《伤寒论》--白虎人参汤+芍药甘草汤+三黄泻心汤+附子细辛汤。
石膏150-500克、 粳米 2调羹、知母25克 人参 15克、甘草15克、生地黄 20克、 白芍 50克 瓜蒌根 15克 牛膝20克、桂枝15克、黄连15克 干姜15克、炮附子 50克、 炙甘草20克、 牡丹皮 15克、 黄芩20克、细辛15克、茯苓15克 生附子 20克、 三七15克、 生姜2片 大黄15克、白术20克 生半夏 15克
注:把石膏和生附子用棉布包好,再与其它药一起煮。该药不能温服,必须等完全冷凉后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