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结核中医称之为瘰疬,多生于颈项两侧及胸腋等处,其核累累如串珠之状。中医药治疗效果良好,外敷药疗效也有独到之处,常用方剂有:
1、全蝎散治淋巴结核初起,形如豆粒,大如梅李,按之可移,触之不痛。 蝎尾30克、丁香15克、蜈蚣30克、五倍子15克、生南星15克、麝香2克、冰片2克。研细末,取适量,敷于息处。
2、鳢砒膏治淋巴结核,其核肿大质硬,按之疼痛,体质尚健壮者。 砒石3克、鳝鱼血15克。将砒石研细末,拌鳝鱼血如膏之状,敷于息处,不可口服。
3、狠毒膏治淋巴结核已溃,脓液不净。 狼毒30克、蒲公英30克。蒸烂,捣匀,取药敷于溃烂之处。
4、生肌膏用于已溃疮口,久不敛者。 赤石脂20克、煅石膏10克、煅龙骨10克、朱砂3克、红黄砷各4克、乌贼骨10克、煅炉甘石10克、冰片2克。研细末,以凡士林调成膏,外敷。
5、连翘、银花各30克,玄参、蒲公英、夏枯草各20克,牡蛎25克,浙贝母15克,甘草3克。内服:每日一剂,30日为一疗程。
6、白芥子20克,百部15克,乌梅15克,狼毒10克。共研末,以米醋适量调均,衍于患处,共3次。第一次7天;第二次5天;第三次3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