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北地区
吉林省
• 主要品种:人参、鹿茸、北五味子、关黄柏、辽细辛
• 基地概况:安图县为核心产区,中药材总面积453.7万亩,其中林下参103万亩,年产量4531吨,产值4.31亿元。抚松县、集安市为“长白山人参”主产区,拥有7个品牌原料基地。
• 代表性图片:
长白山人参种植基地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黑龙江省
• 主要品种:刺五加、防风、平贝母、龙胆草
• 基地概况:大兴安岭地区以野生抚育为主,人工种植集中在尚志市、铁力市,平贝母种植面积约5万亩,占全国产量的60%。
• 代表性图片:[平贝母种植基地(暂缺)]
二、华北地区
河北省
• 主要品种:黄芩、连翘、知母、酸枣仁
• 基地概况:安国市为“药都”,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中药材8万吨;涉县连翘产量占全国20%,产值超3亿元。
• 代表性图片:[安国中药材市场(暂缺)]
山西省
• 主要品种:潞党参、黄芪、柴胡、连翘
• 基地概况:平顺县潞党参种植面积3.2万亩,陵川县连翘野生抚育面积10万亩,年产值2.8亿元。
• 代表性图片:[潞党参种植基地(暂缺)]
三、华东地区
安徽省
• 主要品种:亳白芍、菊花、茯苓、霍山石斛
• 基地概况:亳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00万亩,白芍、菊花年产量分别达8万吨、1.2万吨;霍山县石斛仿野生种植面积5000亩,产值超5亿元。
• 代表性图片:
亳州白芍种植基地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浙江省
• 主要品种:浙贝母、杭白菊、白术、元胡
• 基地概况:磐安县“浙八味”种植面积8万亩,浙贝母年产量1.2万吨;乐清市铁皮石斛种植面积1.3万亩,全产业链产值60亿元。
• 代表性图片:
浙贝母种植基地 来源: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四、华中地区
河南省
• 主要品种: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四大怀药”)
• 基地概况:武陟县、温县种植面积20万亩,年产值18亿元;南召县辛夷花产量占全国70%。
• 代表性图片:
怀山药种植基地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湖北省
• 主要品种:茯苓、黄连、蕲艾、天麻
• 基地概况:罗田县茯苓年产量1.5万吨,占全国30%;蕲春县蕲艾种植面积20万亩,产值超80亿元。
• 代表性图片:[蕲艾种植基地(暂缺)]
五、华南地区
广东省
• 主要品种:阳春砂、广藿香、巴戟天、陈皮
• 基地概况:阳春市砂仁种植面积6万亩,年产值4.5亿元;德庆县巴戟天种植面积5万亩,占全国产量的90%。
• 代表性图片:
阳春砂仁基地 来源: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
• 主要品种:八角、肉桂、罗汉果、鸡血藤
• 基地概况:玉林市中药材种植面积65万亩,八角年产量5万吨,占全国80%;永福县罗汉果种植面积12万亩,产值15亿元。
• 代表性图片:[罗汉果种植基地(暂缺)]
六、西南地区
四川省
• 主要品种:川芎、黄连、附子、麦冬
• 基地概况:都江堰市川芎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1.5万吨;彭州市黄连基地通过GAP认证,产值超6亿元。
• 代表性图片:
川芎种植基地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云南省
• 主要品种:三七、天麻、石斛、砂仁
• 基地概况:文山州三七种植面积40万亩,年产2万吨,产值35亿元;昭通天麻仿野生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值12亿元。
• 代表性图片:
文山三七基地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七、西北地区
甘肃省
• 主要品种:当归、黄芪、党参、甘草
• 基地概况:岷县当归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3万吨;陇西县黄芪种植面积30万亩,产值20亿元,占全国产量的50%。
• 代表性图片:
岷县当归基地 来源: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主要品种:枸杞、甘草、黄芪
• 基地概况:中宁县枸杞种植面积20万亩,年产2.8万吨,品牌价值超100亿元;盐池县甘草野生抚育面积50万亩,年产值3亿元。
• 代表性图片:[中宁枸杞基地(暂缺)]
八、其他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主要品种:肉苁蓉、枸杞、甘草
• 基地概况:和田地区肉苁蓉接种面积100万亩,年产干品1万吨;精河县枸杞种植面积18万亩,产值12亿元。
• 代表性图片:[肉苁蓉种植基地(暂缺)]
说明
1. 数据时效性:以上信息基于2025年最新统计,部分省份数据引用自《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及地方政府公开报告。
2. 图片来源:代表性图片链接均来自各省级农业农村厅官网及权威媒体公开资源。
3. 政策支持:各地均推行GAP认证、地理标志保护,如“岷县当归”“文山三七”等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