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恶性通胀如离弦之箭 枣皮是否再现辉煌

发布时间:2010-11-12 阅读:1336

 
    引言:只知道喊口号的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太多的情绪化也难以让人看清山萸肉的真正行情,以下笔者也想发表些愚见,愿与各位同仁探讨山萸肉的未来行情走势。


    对任何事物的分析首先要看大环境,国际的——国内的——行业的——具体的品种。


    先从国际市场、国际形势说起。11月4日凌晨,美联储公布了最新货币政策——将在2011年二季度前购买6000亿美元财政部发行的长期债券,每个月购买750亿美元,这标志着美国的印钞机再次启动,流动性的盛宴延续疯狂,(截至11月12日早8时)黄金涨至1423美元后现报1404美元,石油突破两年新高至88.6美元后现报87.4美元;国际金属市场铜价创年内新高,再涨10%即突破2007年金融危机前的高点;国际农产品棉花、糖以不可思议的连续上涨刷新着一个又一个历史记录。(题外话:如果你9月份买10万元的期货糖,你现在已经是百万富翁了)


    未来还要多疯狂尚且不知,但目前看起来没有短期要结束的迹象。除此之外,在日益汹涌的流动性大潮中,现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购买新兴市场资产,而中国首当其冲,索罗斯、罗杰斯等国际对冲大鳄齐聚香港正准备豪赌人民币升值,而由此更会给中国国内的流动性泛滥雪上加霜。


    再看国内,刚刚公布的10月我国CPI涨幅高达4.4%,创下25个月以来的新高。国内的通胀已如离弦之箭,现在CPI4.4%,超5%根本就不是个问题。菜市场上一个西红柿1块多,超市里几十块一件的衣服快没了踪迹,打开电视、走上街头,亲爱的朋友们,你又发现有什么东西是在跌价吗?大蒜,够贵了吧,去年那么多人种,今年愣是没跌。


    央行10月份加息了27个基点,前几天又提高准备金率,说明我们的领导对流动性过剩的事也挺关注,并已开始采取行动了。新一轮加息周期开始了,但是我们回想一下,有没有任何一个加息周期是加一两次就结束了呢,想想2007-2008吧,这不过告诉我们一个信号,加息会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的加,通胀呢(CPI)也会4.5%、5%、5.5%的上去,反映到我们的生活的周围,你吃的用的住的在可以预见的2011年里价格将持续上涨,你的咋舌将会频繁出现,“真他妈的贵”将会成为你下一年用的最多的一句话(如有口头禅的除外)。


    国内的楼市调控政策此起彼伏,有钱人现在揣着钱急的团团转,十一期间限购令一出,本想买楼的钱全跑股市里买股了,所以你看到一个个大象股像踩了油门一样死命上涨,有人想等调整一下再买,可人家根本就不给你机会,涨了一倍了,哥们,这会你买吧?!


    (去买颗白菜放着明天卖了兴许都能赚钱的今天,感谢你耐心看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聊聊药材。2009年启动的这波药材牛市,不少品种涨幅数倍,领头品种的走势不用说了。去年到今年,产新也好,种植规模扩大也好,叫“参”的几个品种跌了吗,为什么?为什么跟大蒜、绿豆一个德行,价格上去了短期(一年多了其其实也不短)怎么就是价格下不来,流动性太泛滥、庄家实力太强大、大环境支持、参与者信心十足,也许都有吧。我们至少从这些的品种的走势上看得出,它们都不属于“非典行情”,短期内(指一两年)具有可持续性的,就好比大蒜,现在大家都已经适应了。既然没有绝对的原因,那我们不妨把这种现象看作短期内的一种规律吧(有效期:2012年前)。大环境向好的趋势下,我们(药材生意参与者)的风险要小的多。


    中药材作为农副产品,只要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扬,多数情况下我们就有信心持货待涨(个别如板蓝根一年生品种除外)。中国的农产品多年以来是被国家强制压制的,“农民真苦、农民真穷”喊了多少年依然涛声依旧。而农产品的低价必然导致作为副产品的药材多年低价(只是积累时间久了偶尔爆发一下,如1988年、2000年),城市地价的飞速上涨,带动工资上涨,一个人打工顶得上全家种地的收成,大家都会算账,农副产品的隐性生产成本一直在增加,万事万物累计到一定程度必然爆发。这些年的药材低价严重打击农民的种植热情,靠现在扩大种植面积来弥补需求缺口只能是一厢情愿。


    2007年以来国家逐步实施了覆盖全国的医保,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等问题。各类用药近几年用量大增,看看那些上市的医药类企业的利润就明白了。而由此带来的是原材料—中药材需求量的大增。药企过了多少年低价买药材、高价卖药品的好日子啊。


    拿三七来说,说物以稀为贵也好,说恶庄炒作也罢,但你必须得有各个因素支持吧,靠天时(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占地利(用量大、产量减)、得人和(产户惜售、参与群体向上信心十足),一个都不能少,多种因素才能造就今天的行情。


    最后,谈谈山萸肉(我媳妇一直说我唠叨,都写了1886个字了才说到正事)。我小的时候很调皮,1988年那会我还上小学,总喜欢跟小女生玩,一有钱就爱给人家买瓜子什么的零食吃(嘻嘻),那年山萸肉行情好,我到一大户人家去给人家采摘果子(我们叫枣),采摘一斤给2毛钱,我一天能赚两块多呢,高兴的不得了。我们来算算,一个成年人一天就算采摘20斤枣,第二天花一天时间剥皮,晚上了烘干后卖掉,加工成山萸肉成品估计约1.5公斤,照现在70元(千克价,下同)的价格来算是105元,就算山萸肉树是白送的让你摘,就算摘枣、剥皮,晒干所有的活你自己干,两天收入100元,多吗?由此推算,70元的价格高吗?!稍微能干点体力活的人有人去干这事吗。


    如今,一个西红柿都卖到1.5元了,山萸肉到80元无非是个成本的价(还是低成本),看看那些地产商,广大农民朋友们,这合理吗,这公平吗?


    高库存就是个纸老虎,就算5000吨好了,全按一级货算,4个亿,(咱不说大话,4个亿我找几个朋友凑一凑就够了——纯属吹牛,我其实是月光族),面对流动性如此泛滥的国内资本,这就是个伪命题。


    纵然今年山萸肉的价格上涨,但你也往前面看看啊,1988年的200元你觉得抵现在多少, 2000年的200元抵现在多少,5000、2000、1000、500、100元?各位,大家去想吧。


    今年山萸肉罕见减产,目前产新基本结束,全国范围预计减产6-7成,农门兄弟看此情形都不愿急于出售。药厂现在购货并不积极(白捡惯了,成本价他们都不愿意),这几天大家都在僵持,短期内我不敢说是涨是跌,但我不相信国际农产品都飞上了天,山萸肉还在那爬着。


    本人写了大半天,觉得我说的有理,就鼓掌或举手,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我的电话是15921226794(短信也可以)。

 

 

上一篇:中药材价格普涨背后的反思(上)

下一篇: 大庆地区板蓝根产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