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中药材价格普涨背后的反思(上)

发布时间:2010-11-19 阅读:1303

 
              郑智文
 
    今年上半年多数药材价格大幅上涨,使得药市行情风声水起。近期药市行情又风平浪静,涨价药材背后有很多问题值得去探讨和反思。

         中药材储备不足
    虽然今年三七价格暴涨有点离题万里,影响了一些生产企业成本的增加,以及原料采购困难,但是,三七价格的暴涨,也暴露了中药材流通领域的空白和尴尬!一些用药单位在药材涨价后,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成了无米下锅。自市场经济放开以来,省级县级国营中药材公司纷纷倒闭,中药材原料唯一可靠的“蓄水池”,没水了。

    一些中成药生产企业在买方市场为天下的时代,自以为中药材原料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无需占用大量的资金去囤储药材,只要生产需要随时都可从产地或市场购买。殊不知,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社会在发展变化,药材行情也在悄然改变。

    随着劳动价值的提高以及粮食作物的提价,种植药材已不再是农民唯一的经济来源;同时,农民工大批进城打工,也使得仅靠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生产面临困惑,多数不愿再种植管理费时费工收入又没有保障的中药材。所以,近几年中药材生产的大幅调减是推高其自身价格的主要因素。疫情、自然灾害只是药材价格上涨的“导火线”。至于人为惜售、囤积,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如果三七不是多年低价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看好未来行情而积极买货。外因是在内因的作用下才发挥起来的,鸡蛋在一定的温度下可以孵化出小鸡,但是,在同样的温度下,石头则不会孵化出鸡崽。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有些用药单位把三七价格暴涨归罪于人为炒作,为什么不反思自己。俗话说:“囤里有粮,荒年不慌。”如果平时多储备一些常用药材原料,管它药材价格潮起潮落。孔夫子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打压限制价格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继大蒜价格暴涨后,以绿豆为代表的杂粮、玉米等也开始在农产品市场上屡创“天价”。为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和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违法行为。对哄抬农产品价格严厉打击无可非议,但是,如果对中药材同样采取打击,恐怕只能是南其辕而北其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物以稀为贵,药材价格高了,采取打击限价是不可取的,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特点。如今,中国的农民不同于十几年前的农民。那时,粮食作物价格低,一些高价药材很容易刺激药农一哄而上大面积跟风种植。如今,70%的农民进城务工,粮食作物又提高了价格,种植粮食可以完全依靠机械化,而种植药材必须人工操作。由于劳动力的减少,多数药农放弃了药材种植。这是目前多数家种药材大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也是一些药材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如果把药材价格上涨归罪于人为炒作,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全面的。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药材生产问题,采取限价、打压价格,只能是适得其反,最终受伤害的不是药农,也不是药商,而是一些使用单位。为什么不看看身边的商品价格都比从前高多了,黄瓜、西红柿、豆角,几角钱一斤还能买到吗?3元钱还能理发吗?进商场100元钱还能买到多少东西。劳动价值在提高,社会经济在发展,药材价格焉有不涨之理。

    如果药材价格不足以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种植药材的会更少。仅靠打压药材价格来降低用药单位的生产成本,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如果药材生产链断了,到时候恐怕再高的价格也买不到中药材。“牢骚太多防断肠,风物长宜放眼量。”为了长远发展利益,不要怕药材价格上涨。当然,少数药材价格涨得离谱,采取合理正确的疏导也是有必要的。

           药农种植观念转变 药材生产大幅调减
    如今,药农已不是十几年以前的药农,那时侯粮食作物价低,农民又没有更好的致富路子,某些药材价格上涨,收益高于粮食作物很容易激发农民种药积极性。那时种植一亩药材收入几千元、上万元,对药农来说有很大的诱惑,所以,大规模、全面开花种植药材很普遍。

    社会经济发展了,劳动价值提高了,农民不再面朝黄土背向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如今,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已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能长期安心在外打工,农民多种植管理省事的粮食作物,因为农作物种植收割都可以机械化操作。而种植中药材则完全依靠人工,所以,即使一些药材价格涨了,药农种植积极性依然不大,如桔梗涨到50多元,并没有激起药农多大的种植热情。据了解,今年药材种子销售冷冷清清,很多药材种子无人问津。虽然多数药材价格上涨,有的甚至涨的很高,但是药农对种植药材积极性并不高。

    古语云:“本乱而末治者,未之有也。”近几年中药材生产的大幅减少,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使得中药材产量进一步下降;同时,疫情的爆发又使得一些药材需求量激增。一边中药材生产在缩减,另一边中药材需求在增加,其供求关系在发生变化。这才是多数药材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要想药材价格回落到合理价位,必须平衡供求关系。把药材价格上涨归罪于少数人投机炒作,采取打击措施,只能隔靴挠痒。如果药材生产不能恢复,供求出现缺口,药材价格会涨得更高,而且没有药材可买。

 

 

上一篇:甘草上涨潜力开始显现

下一篇:恶性通胀如离弦之箭 枣皮是否再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