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宗
九月底,溽暑远走,秋凉至。本期市场本将进入销售旺季,但整体迟滞疲软的态势依旧未改,市场如死水一般,前期的热点、亮点大多黯然失色,商家多持观望、审慎的态度不敢盲于入手。市场由前几年整体周期性的高价期真正转入目前整体性的低谷调整期,价格不到底,生产不调减,库存不消化,行情难再起。目前的低迷只是开端,真正结束,最少还要跨越2-3年的时间,或者更长。
阶段性的调整是市场发展的不可摆脱的过程,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大部分家种中药材的价格都达到了周期性的顶点,而且很多品种这个周期的高价是历史天价的几倍乃至十几倍,主要原因还是国家货币政策的短期调整造成了资金流动性过剩,一剂强心针下去使得物价飞涨,虽然当时摆脱了经济低迷,但也留下了诸多的后遗症。药材市场飞涨的行情过后,必然带来中药材生产的盲目大发展,“高烧”过后,必会“虚脱”,目前的市场低迷是对前期疯狂的惩罚,低价来临,主产区、老产区的种植开始小幅度调减,但次产区、新产区的种植正如火如荼一哄而上,因为次产区的信息是滞后的,前两年主产区种药致富的财富效应还在这些边远贫困地区扩散,大面积土地集中流转正在全国逐年推开,很多土地承包商、种植合作社以及基层政府官员不调查市场,不分析后市,盲目追求大规模、大面积、大影响、大形象,造成了目前很多家种品种走入了越低越种、越种越低的困局。种植有惯性,要想从根本上调减生产,只有出现烂市的的价格,价格的杠杆是生产调整的指挥棒。高价期富一方百姓会引来八方种植,低谷期亏八方百姓才会引来大幅度的生产调减。目前很多家种品种的价格还达不到亏农的低价,还比种粮的效益好,所以,家种中药材品种的“低”虽然来了,但是“底”还没有真正出现。接下来调整还将继续,在“低”的阶段急于入手囤积的商家都将成为“烈士”,不适时的囤积和不成功的提前炒作都是最愚蠢的行为,只能给药农发出错误的市场信号,加剧生产惯性,延长周期低谷,于农、于商、于市场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野生品种经过近几年的价格暴升,今年产新部分品种刺激采挖造成市场供应量增加,市场价格在近期明显出现了回调。在高价刺激下,野生变家种工程发展迅速,诸如苦参、猪苓、秦艽等已有家种商品应市,过不了几年,好多资源临近枯竭的高价位野生品种将逐步被家种品替代。
家种大宗品种处于低谷调整期,短期难有大的商机出现,大宗野生品种价位已高,部分品种理性回调,目前亦不是用武之地。冷门小三类品种不时会出现暴涨,但是真正把握起来也不太容易。当市场进入理性调整阶段,囤积经营入手的时机未到,经营思维也要进入一个理性的休整期,这个阶段盲动和躁动都是不可取的。机遇是等出来的而不是急出来的,该调整的时候就要调整,该等待的时候就要等待,该休息的时候就要休息,耐得住、等得起、坐得下才不会在逆势期去犯错,急匆匆做一把而又错一把那还不如老老实实在家休息,囤货经营不是勤劳能致富的,看清大势、识得大局才不至于犯方向性和阶段性的错误。每一次决策上的失误都需要自己以财富的缩水来弥补。
这个阶段该做什么?闲不住的人可以寻求另一种日常工作去做,把身子占住,省的心急,但不能身不在而心也不在,只是暂时的调整和等待,一旦机遇来临就要全心投入,一旦放弃就等于被市场淘汰。有心的人可以在家整理一下品种的数据,为自己充充电,为以后的操作做一些知识的积累。还可以到所重点关注的品种产地去走走、去看看,实地了解一下品种产地的生产现状,为今后的实际操作积累基础。
市场没有好行情,但一定要有好心情。把调查当做旅游,把休整当做静养,把整理当做学习。等待一次大低谷,抓住一次大机遇,迎来一次大丰收。“三年不发市,发市吃三年”,中药材的囤积经营本身就是一种投资性的经营,今天买是为了明天卖,低价买是等待高价卖,中药材价格从高到低要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从低到底也要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入手的时机而是等待的阶段,耐不住寂寞就有可能会成为烈士,当真正的入手时机来临,这些先行者已不在战斗行列。最后成功的英雄踏着一批批烈士的忠骨光彩地站到了领奖台。
所以,闲暇时机也是调整阶段,调整思路,调整身心,调整策略,升级理念。做大都是人人所追求的,但是如何做大心想不一。但市场实际运作中老虎的思维和鸡的采食方式是绝然不同的。一个品种可能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在现实中有很多范例,这就很形象的说明了运作思维和经营理念的重要性,做大不是说出来的,做大不具备偶然性,做大是理念的超前,是思维的升级,是一种经营技巧,是一种经营理念,又是一种战略思维,把压货做成跟风的人永远做不大。